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在土钉和桩锚两种不同的支护形式下的变形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基坑在两种不同的支护类型下的位移、应力、坑底的隆起等参数进行对比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土钉支护下,基坑的整体应力场、整体位移场以及基坑的水平位移与桩锚支护有很大的差别,其受力特性不同;基坑坑后的沉降和坑底的隆起特性基本相近,没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借助于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特别是底板岩层在自重应力及采动影响下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情况,找出了李子垭矿回采巷道底臌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回采巷道底臌措施提供了依据,对研究其它矿的巷道底臌问题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油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莫西庄地区勘探开发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着手,分析莫西庄油藏的主控因素,指出断层和隔夹层是莫西庄油藏的两大主控因素。受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的影响,本区侏罗系具有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特点,古构造和现今构造共同决定了现今油藏的丰度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24.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构造周期波进行了分析。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研究发现,该周期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在周期正相位为伸展构造体制,周期负相位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发生周期性构造反转,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提斯洋的俯冲、地幔羽的活动及不同地块、不同时期的拼贴而导致的地幔羽“休眠”状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5.
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黔中隆起物性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中隆起区地形和构造复杂,地震勘探难度大,资料品质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并结合重力和磁力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重点解决研究区下古生界目的层的分布及基本构造特征.在物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该区基本的物理一地质模型.利用MT与地震资料的模拟退火约束同步反演技术,对黔中隆起实际采集的MT资料和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结合重磁力资料进行了顺序反演和综合解释,确定了该区基本的速度、电性、密度和磁性结构,为构造研究提供了全面和可靠的依据,证明了联合反演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6.
四川盆地下组合张性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拉张断裂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研究,印证了晚元古-早古生代盆地处于张性构造作用环境。结合川中地区新老探井地层对比,提出存在早寒武世拉张槽的观点。使用四川盆地钻至寒武系和震旦系的探井约束解释覆盖全盆地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后,以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3套地层总厚度展布特征,揭示了拉张槽在平面上为近南北走向;确定了四川盆地早寒武世拉张槽两侧边界(断裂)东陡西缓的特征,中段呈箕状拗陷构造形态。以其展布中线区域,命名为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  相似文献   
127.
东海椒江凹陷晚古新世物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椒江凹陷上古新统明月峰组物源,探索适用于海域的物源研究方法,对东海椒江凹陷的岩石组分、重矿物及碎屑锆石U-Pb定年等数据进行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凹陷东部明月峰组上段和下段的物源发生了改变,其下段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海礁隆起,以过渡弧-切割弧环境的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源岩时代为183~209Ma,有少量变质岩及其他中生代火成岩贡献;至明月峰组上段沉积期,物源以过渡弧环境下的酸性喷出岩及侵入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106~116Ma,与围区物源特征基本相同;结合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椒江凹陷的物源来自西部的浙闽隆起区.研究区物源变化是构造、沉积环境在晚古新世发生剧变的结果,这种物源变化对该区的盖层发育及对油气层封盖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概述了颗粒物质在受到竖直激励时出现颗粒对流层表面隆起的现象,介绍了两个典型的模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分析其理论的成功和不足,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9.
 裂缝发育程度是影响裂缝性油气藏产能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地揭示裂缝性油藏的发育特征,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FMI 成像测井资料,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探讨了Sinjar 隆起西部倾末端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injar 隆起西部裂缝发育特征在纵向上存在分层性,从深层向浅层裂缝走向呈现逆时针旋转的特征,认为裂缝的发育和早期张性大断裂在后期的走滑再活动有关。走滑断裂从深层到浅层逐渐偏离原断层走向,剪破裂方向从深层向浅层逐渐分叉,越往上破裂方向越远离主断层,同样影响了裂缝的走向。由于深层大断裂和浅层裂缝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受深层断裂的影响,裂缝发育强度由Jaddala 组向Chilou 组逐渐变弱,而裂缝又是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元素,因此深层走滑断裂带发育的区域是寻找优质储层的有力目标。  相似文献   
130.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花港组物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以构造背景为基础,整理分析重矿物、古生物、古盐度资料,结合地震相对物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物源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T-H地区平湖-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海礁-渔山隆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