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为了解决山洪预测问题,通过对山洪形成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对山洪预测的数值模拟。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和输入值,可模拟、预测不同条件(包括地形坡度)下的山洪情况,为减轻地质灾害、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甘肃科学学报》2013,(4):F0002-F0002
2013年7月18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编制的“兰州市城区洪道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报告”,这是兰州市政府首次对山洪灾害专业技术报告进行专题讨论研究。该报告的通过彻底结束了兰州市山洪沟道底数不清、洪道流量计算混乱、洪道治理无据可依的局面,为制定兰州市城市防洪政策,编制防洪规划,设计洪道工程化治理方案,划分防洪风险区,审查涉及洪道的建设项目方案和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甘肃科技》2012,(19):I0001-I0001
本刊讯为纪念2010年甘肃南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深入开展甘肃南部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9月10日,由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承办的"首届国际地质灾害研究及管理新技术研讨会-纪念2010年甘肃南部舟曲泥石流灾害"在兰州大学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1954~2004年蕲春县重大山洪灾害资料和山洪发生地同期历史降水资料,发现蕲春山洪灾害的发生存在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且20世纪60~90年代发生频率存在增高的趋势;二是季节性明显,与月降水量的分布十分吻合,6月份发生最多;三是北部明显多于中部、南部,山区多于平原湖区,蕲北发生最多,蕲南平原湖区为少发区;四是北部与连续性暴雨关系密切;五是西风带锋面型是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另外,利用24小时降水量和前10小时累计雨量作为预报因子,结合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报分析,力图寻找出蕲春山洪灾害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考查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的合理性,以便进一步指导后期的补充调查工作。【方法】利用Arc GS10.0I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工具,基于地貌、海拔、坡度、河网密度、降雨量等因子,分析重庆市详查点和灾害点空间分布,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详查点和灾害点的分布差异,探讨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的合理性。【结果】结合目前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分区特点,分析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工作薄弱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详查点与灾害点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在部分山洪灾害高发区详查点数量不足。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山洪灾害密度较高的渝东南部地区详查点密度最低;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某些条件下区域详查点密度偏低,如人口分布集中的73~252 m 高程区、5°~15°坡度区、1200~1300mm 降雨区及1.6~4.7km·km-2河网密度区。2)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符合防治分区情况,然而对于一级重点防治区的山洪灾害详查工作略显不足。3)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区与详查薄弱区分布条件,统计得出重庆市境内未来需详查范围达4.58×104km2;考虑到一级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这一范围面积为1.96×104km2,其中渝东北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最大,渝东南地区、渝西部地区及渝中部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则依次减少。【结论】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总体符合山洪灾害发育规律,但部分灾害高发区详查点不足,在未来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详查点薄弱区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26.
黄宽 《科技信息》2012,(31):115-116
近几年宁都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形成局部强降雨,导致山洪灾害频发。本文以GIS技术为依托,主要从水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等子系统建设方面阐述宁都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7.
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及灾害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岷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理劣势:位于南北地震带,断裂发育;处于地貌梯度带,具备地质灾害高发的充分条件,其中包括多发灾害性天气过程;新生代的地层具有容易受到侵蚀和扰动的特征.此外,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常常呈链式发生,也是岷县地质灾害连绵不绝的原因.岷县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历史,从而阻碍了该县的经济发展,低下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当地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时损失颇显惨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实现岷县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出了保持可持续性,认清其灾害背景和发展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GIS技术支持的黄水河流域山洪灾害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足一个山洪灾害频发的国家,山洪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以山东省黄水河流域为研究区,从灾害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洪灾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诸要素,对影响山洪火害风险的各种要素指标进行了选择,并对相关要素和指标在GIS环境下的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GIS空间分析统计功能定量分析了山洪灾害的风险性和危险程度.这对水利部门科学地确定防洪标准和规划防洪工程建设,有效避免洪涝火害损失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针对湿润地区中小河流,提出2套山洪预报方案:一是对于有资料地区,建立基于新安江模型的山洪预报方案;二是对于无资料或资料缺乏地区,采用API-Nash模型,即采用降雨-径流经验相关法进行产流预报,采用Nash模型进行汇流预报。以皖南山区屯溪流域为例,分别用2套方案对流域的次洪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套方案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洪量合格率比较一致;对于洪峰合格率和确定性系数,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结果优于API-Nash模型。  相似文献   
30.
山洪预报决策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是山丘区中流域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暴涨暴落的洪水。为减少山洪造成的危害,本文介绍了山洪预警中山洪预报决策系统的设计。本设计由水雨情分析预报子系统、预警信息生成子系统以及维护及管理子系统三部分构成。通过对该系统在崇州地区的应用,证实其基本上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