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4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Microbial mats in two hot springs in South China were sampled for the research of mineralization of microbes and its mechanism by the methods of geology and modern bi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t spring microbes have the key capability for enrichment of Si, Al, Fe, Ca and other elements, and the microbes are also cru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iO2, CaCO3, clay and so on.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f hot spring microbes, which mainly takes place in the layer of EPS outside cell wall or sheath of cyanobacteria. The sheath outside cell wall, which keeps the normal metabolism of cyanobacteria during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on its surface, is also considerable for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cyanobacteria. According to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icrobial mats,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early surface mineralization, middle degradation mineralization, and late des- quamation of mineral.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significant for comprehension of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the process of deposi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microfossil in modern and ancient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02.
以串珠藻目的16个分类单位加上外类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性状作为研究基础,得到18×17的数值矩阵,以分支分类学的方法对串珠藻目的系统发育过程进行分析.采用4种方法进行分支分析,其中以最大同步法的运算结果最为合理,分支图最大步长为269,最小步长为35,实际步长为47,简约系数为0.0513.在串珠藻目中,以红索藻科最为原始,它向两个方向演化,其中一大支随着受精丝的明显膨大,演化出串珠藻科;另一大支则有更多的形态特征发生变化,配子体中出现假薄壁组织,中轴节处产生有定数的分枝,出现发达的外皮层,精子囊以精子囊群的方式成块状或带状出现,果孢子体生于外皮层内部,演化出鱼子菜科和裸管藻科.在串珠藻科中,以串珠藻属的串珠藻组较为原始,而假枝藻属和托氏藻属则较为进化.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均匀设计就pH、装液量、接种量和光强等影响念珠藻生长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以所得的数据为样本建立一个结构为4-6-1的神经网络.当网络的学习速率为0.08,动态参数为0.8,SIGMOID参数为0.8,隐含层神经原数为6时,网络的拟合平均误差为2.24%.在固定装液量为100 mL的条件下,利用该网络优化念珠藻的培养条件,得到最优的培养条件为pH7.4,接种量1.5 g/L,光强5 700 lx,生物量达到1.702 3 g/L.  相似文献   
104.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山西的无隔藻属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的无隔藻属植物11种1变种和2变型。除双叉无隔藻和无柄无隔藻2种外,其余均为山西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6.
贾渝  吴鹏程  汪楣芝 《贵州科学》2001,19(4):10-12,22
本文回顾了藻苔属的发现和研究的历史 ,并对其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最新研究成果 ,就该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作者们认为应该把藻苔类植物独立成立藻苔纲  相似文献   
107.
取代芳烃与3种生物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8.
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三唑磷乳油、甲胺磷乳油、水胺硫磷乳油等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0~2000倍的三唑磷乳油稀释液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72h后幼虫死亡率为40.3%~99.2%,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同倍数的50%甲胺磷,而次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但三唑磷的残毒药效时间短,且防治成本最低,从维护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三唑磷是种理想的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机磷杀虫剂,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不同基质生态条件对葡萄硬枝扦插的催根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末、素砂、砂壤等3种基质对葡萄硬枝扦插的催根效应是不同的锯末、素砂对插条的催根数分别比砂壤增加27%和23.9%,根的长度分别比砂壤增加34.8%和3.g%;根的粗度锯末比砂壤增加7.8%,素砂比砂壤减少9.5%;3种基质催根成活率分别为104)%,97%,94%锯末的保温性、相对含水量、通气性均优于素砂和砂壤,有利于葡萄硬技扦插催根。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