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利用稳定同位素13C技术,通过设置两种温度的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碳(13C-Glucose)在土壤中的分配规律、以及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的分解速率.培养温度分别为15℃和25℃,培养时间为112 d.结果表明:两个温度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标记的13C进入SOC、LFOC和HFOC的比例随着培养时间而呈递减趋势,培养结束时标记的13C依然有18.9%~22.0%残留于土壤中.培养时段内,SOC的分解速率常数为4.4×10-4~9.7×10-4d-1,HFOC的分解速率常数为3.4×10-4~7.0×10-4d-1,而LFOC的分解速率常数介于1.1×10-3~4.6×10-3d-1之间.总之,外源碳显著影响了人工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解速率.在有外源碳输入的条件下,升温加快了LFOC的分解,但抑制了HFOC的分解.因此,在供试土壤中,LFOC可能会比HFOC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2.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4,(21):64-65
<正>在普里什蒂纳,我住在阿尔贝利亚区半山腰上的匹诺曹旅馆。站在房间的阳台上,白天可以俯瞰老城区全景,一座座带着尖尖宣礼塔的清真寺尽收眼底;深夜或凌晨则听着扬声器里穆斯林的祷告声回荡在寂静的空中。走在科索沃各地,只要是阿族人聚居区,必定林立着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但是,科索沃塞族人信奉的是东正教,在它们的聚居区矗立的是"高大威猛"的东正教堂。科索沃塞族人没有阿族人多,东正教堂不像清真寺那样到处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对大明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85个林隙的调查,了解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方法】在大明山3.2hm^2永久样地内仔细寻找每一个林隙,记录林隙形成木的种类,测量其胸径和高度,判断林隙形成木和林隙的年龄,绘制树冠投影图。【结果】扩展林隙(EG)和冠空隙(CG)在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1.70%和52.90%,干扰频率分别为1.793%·a^-1和1.32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76a。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由树木翻蔸形成的林隙最为普遍,占51.88%,其次是干中折断而形成的,占37.88%。林隙大多由0~1株树木形成,平均每个林隙拥有形成木3.45株。EG的大小多在200~600m^2,其中以200~3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56.47%);CG的大小多在200m^2以下,以100~200m^2者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占37.65%)。大部分林隙是在2年前形成的,占68.40%。林隙形成木种类超过42种,主要是云贵山茉莉(Huodendron biaristatum)、罗浮槭(Acer fabri)、栓皮木姜子(Litsea suberosa)、百色猴欢喜(Sloanea chingiana)、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天目紫茎(Stewartia gemmata)、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占形成木个体数的68.51%。林隙形成木分布最多的径级在15~20cm。【结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也与南亚热带低地的常绿阔叶林存在显著区别。2008年特大冰冻干扰是造成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林隙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长防林建设是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对影响绿化效果的因素认识不足,造成了栽植后成活率低、保存率差的状况,给工程建设造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部分造林地块的调查分析表明,乔木树种侧柏、油松*连翘混交栽植当年成活率达89%和95%,3年保存率分别达87.5%和89%,初步形成了乔灌混交的稳定林分,是理想的造林模式。采用地膜覆盖造林技术成活率当年达98%、3年保存率达90.5%,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5.
分别应用0、10、20、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icotinib hydrochloride)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作用24、48、72h后ACC-M细胞周期变化;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联合流式细胞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ACC-M细胞CyclinD1、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统计学分析,G0/G1期阻滞作用与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盐酸埃克替尼作用于ACC-M细胞后,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埃克替尼可能通过下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蛋白的表达,改变ACC-M细胞周期分布,诱导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大田实验法,在苗圃地用稀土微肥喷施和浸根,观察稀土微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1)通过喷施稀土,提高了苗木保存率和成苗率,落叶松移植苗平均增产9.4%,增收苗木近17万株,成苗率提高8.4%,增收成苗3万株;落叶松新播保苗率5%,增收苗木16万株,增值1.5万元.(2)植苗前用0.05%的稀土浸根,苗木高、径生长提高,成活率提高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7.
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语义单元度量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句子按词块分割为对应的公共词块和非公共词块,利用外部语义资源进行同义词替换和语义消歧处理.分别用词、词块和字为语义单元度量句子相似度,以不同的权重调节各语义单元对句子相似度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8.
晚清时期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积极引导国民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和思想,成为中国翻译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翻译家。林纾通过减译、增译、改译等一系列豪杰译的做法,将西方文化思想积极传播于国人,对输入新思想、新学说,唤起民众的觉醒,开阔国人的视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林纾的豪杰译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色进一步彰显发扬,传承了中国文化,为旧文化与新文化构建了一座极具影响力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9.
栽杉保阔法对杉木林凋落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5 年春用栽杉保阔法和传统育林法,在江西省吉安地区武功山林场营造杉木试验林,研究不同育林法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10 a 的观测初步取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增加的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采用凋落物层形态调查和室内堆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两种不同林分凋落物层性状和分解速率。分析表明,在营林过程中,栽杉保阔法保留了林地上萌生和侵入的阔叶树种,其凋落物层中增加了阔叶成分,林地凋落物的结构、性状和分解速率,均优于传统育林法,且凋落物层的酸度有所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略见增加。  相似文献   
120.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包括晋、陕、蒙、甘、宁、青、新七省区在内的西北部地区,既是我国水土流失、风沙等生态灾难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社会经济贫困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t泥沙,每年以2460km2速率扩展的沙漠,主要发生在这一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阻碍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吞噬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危及着人们的生存安全,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要解决这里的发展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