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79篇
系统科学   297篇
丛书文集   345篇
教育与普及   20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3篇
现状及发展   6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60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提出了求滚齿图形的解析方法,用该方法可以方便而精确地求出各种类型滚刀的切削图形,并能在计算机上直接打印出来。它既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类型滚刀的切削过程,又可以作为滚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个环节,以寻求更加高效和高耐用度的滚刀齿形。  相似文献   
62.
一种考虑摩擦与排斥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员疏散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如建筑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包括吸引力、排斥力和摩擦力. 3种力对人员疏散的行为、速度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在以往的模型中, 吸引力可以得到较好地描述, 但对排斥力和摩擦力的定量描述还不完善. 近年来提出的多粒子自驱动模型(社会力模型)可以较好地体现3种力的作用, 但由于它是一种连续型模型, 运算的速度较慢并很难得到改善. 目前研究较多的离散型模型, 如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格子气模型等, 可以达到较高的运算速度, 但很难考虑到摩擦力与排斥力的作用, 造成运算结果误差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在经典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 量化确定了摩擦力和排斥力的运算规则, 提出了一种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通过将模型的运算结果与多粒子自驱动模型进行比较表明, 新模型在人员行为、疏散速度以及“快即是慢”效应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与后者相同的结果, 而运算速度则与普通的元胞自动机及格子气模型相当, 比社会力模型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63.
对膜结构裁剪分析中目前应用较广的裁剪线的生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修正二次测地线法。确定了采用测地线作为裁剪线及展开图形的基准线。之后对已有图形展开方法——二次测地线法做了适当改进,提出修正二次测地线法。  相似文献   
64.
硅集成电路和数据存贮是两种最成功的技术,目前,这两种技术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集成电路技术中,按照摩尔定律,一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一翻。而对于磁盘驱动技术,自1991年起磁头的总体位密度以每年60%至100%的速率增加。集成电路是通过对半导体应用电场控制载流子流动来工作的,因此关键的参数是电子或空穴上的电荷。而在磁性数据存贮中关键的参数是电子的自旋。  相似文献   
65.
河海大学电工程学院朱灯林副教授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HDD驱动臂结构拓扑与压电主动控制融合设计理论研究”,于2005年9月22日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批准号:50575067).该项目是我校机械工程学科2005年首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关于手绘图形基本图素的“角度和变量”与“最大距离”综合判定分类法,以流程图符为例,实现了手绘基本图形的在线机器识别.系统的识别率达94.0%~99.5%,无明显等待.  相似文献   
67.
提出数字孪生驱动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滑模变结构一体化解耦控制方法,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能力。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结构,通过设备层采集实际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数据及环境数据,作为数字孪生驱动数据来源,孪生建模层依据获取永磁同步电机数据,构建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字孪生驱动模型以及虚拟场景,经虚拟模型与虚拟场景耦合后,在虚拟场景中还原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状态;在孪生控制层中设计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方法,并构建速度、电流一体化滑膜解耦控制器,在虚拟环境中通过解决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与电流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完成实体电机解耦控制;同时数字孪生控制结构各层之间通过孪生数据传输实现数据交换与指令下发,实现有效的电机控制。经实验验证:经该方法控制后,永磁同步电机可在负载突加与突卸状态下保持平稳的电流与转矩,同时还可以迅速调整电机转速,使电机保持在理想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68.
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逼近物理极限,硅通孔(TSV)实现层间互连的三维集成电路(3D IC)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一种趋势.但现有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工艺库、设计方法尚不成熟,难以实现三维集成中超大尺寸基板芯片的时序收敛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传统的EDA工具完成基于TSV的3D IC物理设计的流程.首先,用热应力模型将三维硅通孔投影成二维阻挡层,从而将三维集成电路设计转化成若干含阻挡层的二维集成电路分别实现;其次,针对超大尺寸基板芯片的时序收敛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准单元布局方法,通过在版图中划定若干固定放置区用于限定关键时序单元的摆放,并迭代确定这些关键单元在固定放置区中的位置,实现大尺寸芯片的时序收敛.基于所提出的三维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完成了一款三维集成的网络路由芯片基板芯片的设计,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设计流程,提出的3D IC物理设计流程可使超大尺寸基板芯片从时序无法收敛优化到可收敛并满足时序要求,验证了所提出的3D IC物理设计流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数据采集是继数据仓贮和数据仓库之后又一新的研究热点.给出了数据采集系统基于驱动技术实现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70.
给出了和定积分计算曲线{x=a0t3+a2t^2+a2t+a3,y=b0t^3+b1t^2+b2t+b3(a0,b0不全为零)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时,积分下、上限t1、t2应满足的一个一元次方程,从而使这类积分的积分限的确定,变得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