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339篇
教育与普及   1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套种模式 麦播前,留好带型,其带型为:130-135厘米带宽,即麦带60厘米,种3行麦;烟麦70~75厘米,栽植一行烟。  相似文献   
32.
在山西省祁县某村石灰性褐土上进行了8个小麦品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轮选987具有分蘖力强,生育期略长,株高稍矮,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等综合特点,经济产量超过511kg,是8个品种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其次是晋太19、晋太65、晋太69等晋太系列。穗大粒重,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这4个新品种可以作为该县今后小麦生产品种更换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33.
汪涌 《厦门科技》2005,(6):53-54
白翅潜叶蝇在福建省的发现 1981年4月10日.田间调查发现.福鼎市桐山区流美村种植的小麦及大麦遭受一种潜叶性昆虫的为害,多数麦株叶片前半段干枯,远远望去,全田呈现一片斑驳状枯白,虫株率达100%.产量损失二成以上。不久.白琳区和点头区等地亦相继传来灾情。  相似文献   
34.
<正> 1995年石河子地区种植的46.26万亩冬春小麦喜获丰收,总产比1994年增长了35%,平均亩产289公斤,比1993年的270公斤增加了19公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记录,涌现出了122、142、143、总场、148、151、152等四亩产超过300公斤的团场,石总场万亩小麦超过500公斤高产田,现仅从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作分析,为今后冬春小麦的生长期间合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亚精胺对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离本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活力随之增加,36h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无变化,但谱带强度有变化,其趋势与其活力变化一致,亚精胺能显著抑制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并使其同工酶谱带数减少。  相似文献   
36.
1994 ̄1997年对小麦籽粒胶乳细胞增殖与充实的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丙二醛(MDA)含量低,光合功能强的花后叶片处理制造并输出光合产物多、胚乳细胞数多、粒重高。在胚乳细胞增殖阶段,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低,有利于维持籽粒中较高蔗糖浓度,促进胚乳细胞增殖,而在充实阶段,较高的蔗糖合成酶活性有利于促进蔗糖向淀粉转  相似文献   
37.
解放后,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1987年单产突破250kg后,出现10年徊徘,至1997年亩产才突破350kg,开始走上高产台阶。10年徊徘,除一些年份遇到不可抗御的自然灾害外,主要是指导本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不配套。1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发展阶段 低产阶段:1949—1978年,小麦亩产在100kg以下,产量低而不稳,提高缓慢;生产上使用老品种,依靠土壤自然肥力和少量农家肥。这一阶段可称为“自然产量阶段”。 中产阶段:小麦亩产超过100kg,标志着开始进入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38.
普通小麦济南177原生质体和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原生质体用PEG法诱导融合,形成杂种植株,但未能正常结实。杂种植株经子房诱导产生可育F0代;将F0代产生的4粒种子播种后产生F1代植株,对由其产生的F2代4个株系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分析表明,F2代植株的表现型及产量性状均明显优于亲本小麦。田间穗行,株系表型稳定,具有抗寒、茎杆硬、抗倒伏等优良性状。在分蘖数、单株粒重衣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上亦有明显优  相似文献   
39.
对已筛选出的小麦耐盐细胞系的耐盐稳定性进行有关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耐盐细胞系脯氨酸含量不仅稳定,而且高于对照;SOD活性在耐盐系增加,耐盐系对一定的盐浓度损伤DNA修复能力大于对照系,耐盐系RNA和蛋白质合成量分别是对照的5.4和4.5倍,并对小麦耐盐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Ca和阿斯匹林(Asp)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但0.2%Ca+62.5mg/LAsp的处理液可提高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长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中α-淀粉酶活性,且6.15%Ca+62.5mg/LAsp处理液能提高小麦幼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