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教育与普及   1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2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坚守着传统人生价值判断的方方,面对现代化功利性人生价值的冲击时,表现出狭隘的浮躁的愤懑,以至于《过程》的人物结局隐喻出英雄文化守城的失败,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播出,又昭示了英雄文化的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102.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3.
由《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爱玲婚姻家庭题材的小说中,写尽了爱情的辛酸、无望与苍凉.<倾城之恋>集中代表了张爱玲的爱情观旧式不幸爱情的实质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关系,女性经济的不自立、生存境遇的困窘,只能使爱情丧失、失败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4.
《横槊赋诗》)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由于此文故事发生时间的特殊规定性,其行文手法的多变以及其全文象征的特殊意蕴的生发,真可谓平空造奇,曲尽欲擒故纵、推波助澜之笔,充分体现了小说美的生动内涵。  相似文献   
105.
<长恨歌>主题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其中讽谕说是提出最早、历时最久,与爱情说形成尖锐对立的重要观点,对讽谕说的提出、演进、主要依据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推进<长恨歌>主题及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从小说类型研究的角度考察,以<哈利·波特>、金庸小说和<指环王>等为代表的历史幻想小说力图通过历史性与幻想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否定现代文明和回归传统文化.这是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重新发掘,对现有生存环境的不甘和对未来期望的一种反映与宣泄.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建立思想政治主题网站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红叶网建设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8.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09.
《尤利西斯》中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体现了小说以微观见宏观的艺术原则。通过整体象征、人物象征、景物象征、文体象征和动物象征,《尤利西斯》描绘了普遍家庭中的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宏观世界,使都柏林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危机和严酷现实的缩影。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扩大了小说的张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0.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