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7篇
教育与普及   3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篇
现状及发展   42篇
综合类   557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pH传感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IgG为核材料,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这种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pH敏感,在pH值5.5—7之间呈线性响应,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借此用于单细胞中pH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2.
金在藻类-有机质-流体系统中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树成 《科学通报》1997,42(16):1762-1764
模拟实验证实许多藻类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强的聚金能力;一些学者进一步的实验工作表明,有机质、原油能促进金的淋滤、迁移、还原和沉淀等地球化学过程。然而藻类、有机质、有机流体的这些成矿作用并不是孤立的。相反,随着地质作用的发展,当藻类死后转变成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时,这些成矿作用也在不断地演化,构成一个生物-有机质-流体(OOF)成矿系统。本文按照地质作用的发展过程(沉积→成岩),系统地研究在藻类转变为各种有机质、有机流体的演化过程中,其中的成矿元素金的分布是如何动态地变化的。这种系统的动态研究符合实际的成岩成矿过程,能够为金的生物成矿作用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孔固体系指孔径为2~50nm,孔隙率大于40%的多孔固体,其孔的数量可高达10~(19)g,比表面积可高达900m~2/s,故介孔固体在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根据孔的排列,介孔固体可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若将纳米尺度的颗粒(金属或非金属)置于介孔之中则形成所谓的介孔复合体,颗粒呈弥散分布,互不连接;由于孔-颗粒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从而可显著改变颗粒的性质。近几年来有关介孔复合体的研究时有报道,但主要是非金属粒子-有序介孔固体复合体及化合物(半导体)-无序介孔固体复合体的研究。而纳米金属粒子与无序介孔固体复合体的研究尚不多见。尽管Ag与无机化合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与本文的介孔复合体含义不同)已有一些报道,也有人在多孔玻璃中制备成颗粒间基本是互为连接的Ag/SiO_2混合物,但将纳米Ag颗粒放入介孔固体的孔中而形成均匀、弥散分布的介孔复合体尚未见报道(就我们所知)。本文报道纳米Ag与SiO_2介孔固体之间的复合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84.
陈庆虎 《科学通报》1997,42(5):477-480
众所周知,氧化物超导体在高温高场下J_c值偏低及显著的磁通运动效应,阻碍了它的各种应用.因此,引进新的钉扎中心,如各种点缺陷(阴阳离子空位、部分元素替代和扩展型缺陷(如离子辐照产生的柱状缺陷)等,提高其J_c,研究相关的钉扎机制,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另外,实验发现,织构化的Y系样品在很大的温度和磁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显然与样品内具有微米或亚微米尺寸的211脱溶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磁通钉扎有关.这说明大尺度的非超导粒子对磁通钉扎也有显著的强化效应.我们在YBa_2Cu_3O_y.体系中引入尺寸约为200nm的MgO纳米颗粒添加物,研究它对临界  相似文献   
85.
表面处理剂对超细粉碎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研究了表面处理剂对黑索金超细粉碎效果的影响。不同处理剂对超细成品粒度影响各异。通过微电泳仪测试了超细成品在不同pH值下的zeta电势,结果表明在某一pH值范围内某样品zeta电势的绝对值越大,则在该pH值范围内超细粉碎得到的该成品细粒部分比例越大。运用吸附机理、胶体稳定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6.
浙江天台大岭口银(金)铅锌矿床是产于浙东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热液脉状矿床。文章根据区域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运用矿床稳定同位素和主要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论证了成矿热液中介质水和金属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87.
孤子形隆起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激励下的颗粒物质的隆起和对流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而又十分复杂的现象。尽管人们根据实验观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形成机制已经提出了各种推测和解释:有些把它归结于有限容器的垂直壁对水平方向运动的制约作用,有些则依赖于容器底部的振动的空间调制或垂直壁与颗粒物质的摩擦作用。这些机制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显然,这些形成机制原则上不能用以解释最近发现的孤子形隆起现象。因为它发生在垂直激励的窄长槽中,是一个一维无限边界的问题,与矩形容器两头的垂直壁并无关系。相反,其表面的形状很像人们在水波和点阵实验中发现的孤立子波。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手段揭示孤子形隆起和对流的动力学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8.
89.
陶瓷粒子增强的锌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陶瓷颗粒碳化硅、氮化硅、三氧化二铝为增强体,锌铝合金ZA-27为基体,通过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机械搅拌和合金化等技术,将陶瓷颗粒与熔融状态的锌铝合金复合成均匀的浆料,用挤压铸造法挤压成型,得到陶瓷颗粒锌铝合金复合材料铸件。在金属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陶瓷颗粒。在有润滑和无润滑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耐磨减摩性能均比ZA-27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0.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四川省南川县境内金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初步设想,报道兽类共70种,分属8目24科,其中属示洋界的有39种,古北界6种,广布种25种,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特产的5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11种,省级保护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