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71.
在青藏高原不管身在何处,总是能看见许多"卍"或者"卐"的符号,在牧人的帐篷上,在农人的居舍中,在寺庙里,在大自然中……这种符号不论左旋还是右旋的在西藏通称为"雍仲"。  相似文献   
72.
晓棠 《世界博览》2013,(23):74-75
在这样一座满城充满着佛香的古城里,那些虔诚的布施者跪坐在地铺上,一手拿出米饭、糖果.投入和尚手里的银钵,一手侧举放在脸颊旁,如祈祷般,嘴里还喃喃白语。  相似文献   
73.
五台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五台山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重游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并没有完全挖掘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五台山旅游业发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申遗的本质优势,即文化优势。相反地,功利性和经济性趋势显著,佛教文化这一深层次内涵没有在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中突出显现。本文以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阐述其在五台山旅游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74.
从佛教的视野对王阳明的诗中艺术境界进行了揭櫫:一是一体之忧、关心民生疾苦的“大我”慈悲境界;二是超凡脱俗、潇洒自如的宛若天人境界;三是修心观照、证悟本心的禅宗心法境界;四是悠然闲适、恬淡自如的佛家禅意境界.  相似文献   
75.
杜红梅  杨伟兰 《科技信息》2008,(13):256-256
语言艺术在这里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等艺术和口头语言的各种艺术形式。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华学术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语言艺术的影响。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佛教的主张与观念成为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从现有资料来看,古代语言艺术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反映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佛教一旦确定与传播开来,就在自己的传播范围内以其独特性影响了民族语言艺术.并使之带有特定的传统和宗教烙印。  相似文献   
76.
南北朝是佛教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石窟寺、造像碑和佛教造像等。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些石刻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77.
赛珍珠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美国女作家,其父母是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她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因此,在她身上体现了基督教与佛教中西两种宗教观的共融.这种共融性也体现在她的很多作品中,尤其是在她的重要长篇小说<群芳亭>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
本文依据国内汉文文献及文物考古文献中所叙述的西域文化艺术及西域建筑艺术方面的资料,对西域佛教时期的建筑艺术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9.
从元初河西僧人的生活、经济状况以及在传播藏传佛教中所作出的贡献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证了河西走廊作为藏传佛教向外传播的桥梁所起的作用以及形成与发展过程,阐述了河西僧人在佛教发展历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0.
《心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个体禅修实践及其境界角度昭示了佛教哲学赖以建构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逻辑理路。《心经》表明,佛僧在禅定修炼中亲证的极境即空虚寂静、主客合一之境,是佛教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等方面哲学思想的的根本性实证依据;从“般若”认识论到“空”本体论再到“脱苦”人生论,则是《心经》蕴含的佛教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