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3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61.
佛教审美理念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的审美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和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从诸法皆空、象外之源、美在何处等几个方面,对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作具体的分析、总结和理性的概括,对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当今民族文化的建设,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2.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3.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是一场旨在振兴佛教的宗教文化运动。无论是运动的开启还是运动的发展,在家居士都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4.
中国古代佛教壁画自印度传入,在不同民族地区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不同特点。如新疆的龟兹壁画和高昌壁画热烈奔放,西藏的藏传佛教壁画神奇诡秘,云南的傣族小乘佛教壁画包含更多人情味,而丽江纳西族佛教壁画则融合了不同佛教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5.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6.
关公信仰是中国民间最普遍、最典型的神人信仰.关公信仰的缘起与佛教的广泛传播有直接关系;关公神格的不断提高是以道教的制造"神迹"并与崇道皇权互动为驱力.而关公信仰的真正勃兴在于中国传统士大夫视关羽为英雄,在民间不断强化英雄崇拜观念的结果,反映明清以来国家意识对地方社会的影响与覆盖.  相似文献   
167.
 古代和田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自古便被称为西天佛国。东亚佛教汉语的“佛”字便翻译自古代和田语,中国佛教早期所谓的西天取经也只是到于阗——这个西天而已。这里的佛教教义、佛教艺术深远地影响了东亚佛教,虽然千年香火断绝,但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和田绿洲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也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数量最多的各类佛教建筑遗址群。其中尤属达玛沟(Damago)所在区域在数量、规模、分布广泛、重要性等方面首屈一指。20世纪初至今,沿达玛沟水系从南到北先后发现了数十处著名佛教遗址群。本文重点介绍近10年达玛沟新发现佛寺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收获。  相似文献   
168.
"鲁神"是以甘肃卓尼藏族地区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宗教文化为依托,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从而形成的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它不但凝聚和保留了较多卓尼藏族地区原始文化的特点,而且吸收和融合了包括佛教等在内的其他外来文化因素,可谓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鲁神"的核心内涵来看,它不只是展示了卓尼藏族艺术的无限魅力,重要的是体现了卓尼藏族社会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也是卓尼藏族地区民众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9.
黄小平 《科技信息》2009,(2):132-133
在人类的历史上,历来重视性道德教育。对性道德的遵从与否,是衡量社会稳定还是颓败的重要标志。今天我国社会乃至世界秩序乱,跟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性道德意识淡薄有关,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在这方面,佛教的“不邪淫”戒对青少年性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0.
佛教传入日本以后,立即引起了崇佛、排佛之争。鉴于崇佛派与排佛派的力量相当,钦明、敏达两住天皇采取了中立旁观的态度。随着崇佛派力量的增强,用明、推古天皇逐渐显示出推行佛教的积极态度。圣德太子通过政令将佛教指定为官方的正统意识形态;舒明、皇极天皇修建百济寺,标志着日本国家佛教的开始,佛教最终为日本宫廷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