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汪永进,男,1959年4月生,1987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硕士毕业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2000年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3年被选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5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所领导的“东亚季风区重大环境事件、气候突变过程与现代环境生态效应”团队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在最近揭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  相似文献   
82.
基于Web的学习系统使学习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因此基于Web的智能化教学系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设计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计算机导师的数学模型,引入了一种新颖的经验交流与共享学习机制,做到真正的人类教师无法完成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3.
立足高职高专有别于本科的特点,提出高职高专实施学分制应做好课程分类设置。设定学分进行绩点考核,其特点主要是保证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并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84.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F0002-F0002
马新文,1966年10月出生于甘肃张掖。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与粒子物理专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加工作,1993年开始在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即赴德国留学。是中国科学院2000年度“引进海外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85.
吕国忠,1964年4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教授,同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6.
杨肖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05年,她带领的“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科研团队入选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87.
1952年5月出生,黑龙江双城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1999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教,200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2001年调入苏州科技学院。现为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市政工程与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编委。1982年以来主讲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胶体与表面化学”等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88.
徐金梧:1949年4月生,浙江宁波人,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6月参加工作,1973年9月至1976年12月在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读大学本科;1976年12月至1978年9月在浙江宁波动力机厂担任技术员;1978年9月至1981年5月在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读硕士研究生;1981年5月至1983年9月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83年9月至1988年12月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1月回北京科技大学工作,1993年4月至2004年6月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2004年6月任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校长。1995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早在80年代初,他就开始从事设备维修策略、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在德国留学期间,发表了多篇有关模糊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受到同行的好评。1989年回国后,主要从事信号处理、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承担了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译著6本,发表论文近百篇。现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主编。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提出了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小波分析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基于快速图像处理方法的表面缺陷误识别技术以及基于小生境和局部寻优的遗传算法。开发研制的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以及远程诊断系统,成功地适用于大型工矿企业。近十年来,他共培养了10多名博士生以及十余名硕士生,开设了"模糊诊断方法"、"图像处理方法"、"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89.
1957年4月生,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教授。1981年12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82年1月至1987年5月在河南开封染料化工厂负责新产品开发工作,1987年6月至2002年6月在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2002年7月至今在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0.
1962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武汉大学攻读分析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师从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攻读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受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邀请,到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