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1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578篇
系统科学   332篇
丛书文集   512篇
教育与普及   1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综合类   1167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给出了一类非线性中立型方程在振动系数下非振动解的渐近分类。  相似文献   
19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25℃条件下,以NaClO4为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中,Mn(Ⅱ)-PAR,Co(Ⅱ)-PAR显色反应的离子强度效应,考察了当溶液离子强度I=0.21 ̄2.02时,显色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变化,得到I=0时热力学摩尔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193.
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测试人造板导热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测试人造板导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讨论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人造板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稳态热流计法导热仪具有稳定时间短、测试方便等优点,可用于测定固体材料、纤维材料和多孔隙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94.
伯努利方程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对于不同的流体流动方程的形式不同,本文分析并给出了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气体和粘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相似文献   
195.
浅谈电解质溶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述了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发展,列举了电离理论、离了互吸理论及水化作用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6.
用化学方法筛选出一种新型的无机复合盐颗粒,将低压渗流法制备泡沫铝合金改为上压渗流铸造法。用驻波管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吸声系数测定。结果表明,随孔径的减小、空隙率的增大,其综合吸声系数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7.
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绕流半圆柱时混合对流换热的流场和温度场,计算范围为Gr=3.66×105,Re=478~2390,同时也计算了纯自然对流和纯对流工况.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对流的影响,混合对流时的流线较纯对流时会有所抬高,同时半圆柱后面的回流形成的旋涡也更大.因此在小Re数并有较强加热的情况下,温度场对流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8.
对非理想E类零电流开关整流器进行了时域分析,所用的整流电路模型包含了二极管导通电阻,阀值电压和滤波电容;导出了决定电路工作状态的方程,给出了减小非理想元件影响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99.
孤子形隆起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激励下的颗粒物质的隆起和对流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而又十分复杂的现象。尽管人们根据实验观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形成机制已经提出了各种推测和解释:有些把它归结于有限容器的垂直壁对水平方向运动的制约作用,有些则依赖于容器底部的振动的空间调制或垂直壁与颗粒物质的摩擦作用。这些机制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显然,这些形成机制原则上不能用以解释最近发现的孤子形隆起现象。因为它发生在垂直激励的窄长槽中,是一个一维无限边界的问题,与矩形容器两头的垂直壁并无关系。相反,其表面的形状很像人们在水波和点阵实验中发现的孤立子波。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手段揭示孤子形隆起和对流的动力学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0.
以重油的物理性质变化,燃烧机理和空气过剩系数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利用乳化装置将水掺入到重油中的节能技术机理。现场测试表明该技术节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