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81.
综合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及开发实践认识,通过取心井单井沉积相标定、平剖面沉积特征解剖,结合油层展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百口泉组厚层块状砂砾岩的沉积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探讨了其油气差异富集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区百口泉组为干旱型冲积扇沉积,根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扇根及扇中2个亚相和7个微相单元,扇根以主槽微相发育为主,扇中以辫流水道微相发育为主。(2)百口泉组冲积扇整体呈不断退积的特征,B3砂组以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发育为主,整体呈连片分布特征;B2砂组为扇根主槽向扇中辫流带过渡沉积,砂砾岩体由块状向近层状演化;B1砂组以扇中辫流水道发育为主,辫流水道砂体呈层状展布特征。(3)研究区油气富集平面呈现断裂处连片富集、近断裂处条带状富集和远断裂处富集较差的特征,剖面上呈现底部B3砂组富集较差,中部B2砂组最为富集,顶部B1砂组富集稍差的特征。研究区油气差异富集整体受构造及沉积特征的共同控制,断裂为油气运移路径,后期起到遮挡作用,加之断裂处扇根主槽块状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导致其油气较富集;近断裂处受扇中辫流水道优势储层条带状分布的控制,油气富集亦呈条带状分布特征;远离断裂处扇中外缘有利储层发育较差,油气富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2.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3.
田头菇菌丝体对镉、铅及其复合胁迫的生长与富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DA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田头菇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镉、铅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质量浓度范围内,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质量等均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小)或降低.田头菇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初步认为Cd、Pb复合污染促进了菌丝体对Pb的吸收而抑制了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4.
 在PDA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田头菇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镉、铅的生物富集作用。 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质量浓度范围内,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质量等均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小)或降低。田头菇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初步认为Cd、Pb复合污染促进了菌丝体对Pb的吸收而抑制了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5.
从某钢铁集团焦化厂污水处理曝气池取样,以苯酚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然后经过分离与筛选,最后得到4株苯酚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这些菌株最高可耐受3.0 g.L-1的苯酚.苯酚降解能力测定表明,4株菌在72 h内能将浓度为1.5 g.L-1的苯酚完全降解,72 h内对浓度为2.0 g.L-1苯酚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4%、80.5%、73.5%、70.1%.  相似文献   
186.
用沉淀法将碱性腐蚀液中的锗进行沉淀富集回收,对锗回收的适宜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了沉淀剂种类及用量,实验温度,碱性腐蚀液的pH值,沉淀时间等因素对锗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以FeCl3 为沉淀剂,碱性腐蚀液的起始pH值为6.5,沉淀时间为90 min时,锗的回收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87.
铜基合金中铈及铈组稀土的测定,通常多采用铜试剂分离或铜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但上述方法不能满足测定微量铈及铈组稀土分离富集的要求.又不利于环保.而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稀土显色剂即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发展很快.其中膦酸型对硝基偶氮氯膦(简称 CPA-PN)已用于镍合金、矿石中铈组稀土的测定.本文基于在硫酸介质中,草酸掩蔽铁(Ⅲ)不影响CPA-PN与铈显色反应的特点,提出在氯化铵存在下,以铁作载体,用氨水先将铁、铈共沉淀与基体铜分离,再用草酸掩蔽铁,CPA-PN与铈显色,借此可测定铜基合金中0.002%~0.02%铈及铈组稀土.  相似文献   
188.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9.
羊肚菌菌丝体对镉、铅及其复合污染的生长与富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建立了羊肚菌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镉、铅生物富集的方法.Cd浓度为0-2mg/L范围内对羊肚菌菌丝体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Cd Pb浓度为2 80mg/L时气生菌丝很浓密,然后生长势减弱.Cd Pb浓度在8 320-32 1280mg/L范围内,Cd、Pb复合污染的协同作用导致菌丝体干重急剧降低.羊肚菌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大,初步认为在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促进了羊肚菌菌丝体对Pb的吸收而抑制了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0.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空心菜中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在空心菜中的富集作用,并采用BCR提取方法,对盆栽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d主要以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为主;Zn主要以残渣态和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为主;Cu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中Cu的含量有关.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表现为Cd>Zn>Cu>Pb.重金属在空心菜中的吸收富集能力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其是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关系密切.空心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Cd>Zn>Cu>Pb.空心菜地下部4种重金属富集系数远远高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