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室温离子液体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讨论了室温离子液体的理化特性及其作为萃取剂在分离富集金属离子中的应用.综述了室温离子液体在火焰原子吸收、蒸汽发生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2.
集成微电极结构的介电电泳芯片具有高效、非侵入式等优点,在生化样品操纵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从理论上分析了芯片介电电泳富集的影响因素,构建了5种微电极间距分别为20,40,60,80,100μm的微流控芯片,重点研究了微电极间距和流体流速对酵母菌细胞富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S缓冲液电导率50μs/cm,进样速度10μL/min,施加电压8 VP-P,8 MHz保持不变时,通过改变微电极间距,发现微距为目标细胞直径的4—8倍时富集效率最高,为90%左右;当电极间距为20μm,改变进样速度,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进样流速为30~50μL/min时,富集效率最高,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明河流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碳氮磷和重金属的积累机制。【方法】在淮河上游地区索河流域不同生境类型(浅滩区和浅水区)下分别选取3处当地优势植物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单优势群落,采集植物群落下和对照(植物盖度<5%)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和≥20~30 cm(下层)处的底泥,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植物群落下3个层次的底泥中OC(有机碳)、TN(全氮)、TP(全磷)、As、Cd、Co、Cr、Cu、Hg、Ni、Pb和Zn是否有显著富集效应,计算底泥中各元素的相对富集指数E(relative enrichment index, E),并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析相对富集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扁秆藨草和黑三棱群落下的底泥中OC、TN、As、Cd、Cr、Hg、Ni、Pb和Zn有显著富集作用,且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表层底泥。整体上,植物群落下0~30 cm深的底泥中OC、TN和各重金属的E值主要受到各元素在底泥中本底值的影响,其次为植物种类,再次为生境类型,而底泥质地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在污染河流中种植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种可以使河流中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定向转移到植物群落下的底泥中,尤其是表层底泥中。这其中的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植物对水体中颗粒物和营养物质的拦截,以及植物枯落物和死亡根系的分解及矿化。扁秆藨草可能对Cd、Cr、Hg、Pb和Zn有吸收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74.
癌症死亡患者中有90%由癌症转移引起,研究表明:患者的外周血、胸腔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与癌症转移及肿瘤结节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CTC检测在实体肿瘤前期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该综述基于CTC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物理学、电学、生物学特征,总结了目前CTC分离富集及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国内外CTC检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5.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是目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针对西澳大陆架Vulcan 次盆南部Vulcan 组砂体 成因类型、沉积体系展布、富砂区控因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岩芯观察、钻测井资料和地震属性的分析,刻画了以海相三 角洲前缘滑塌体为主导的贫砂富泥型深水沉积体展布,重点研究了深水沉积砂体的分布规律和富集主控因素。认为 研究区东南部的缓坡带发育海相三角洲,在Swan 地堑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滑塌体和浊积体,北西部的陡坡带发育水 下扇沉积。深水砂体的富集在4 个层次上受5 种因素的控制,表现为“四级五元”的控制特征,即:构造决定了沉积体 系类型,海平面的升降约束了砂体在层序中的分布层位,沉积底形控制了深水沉积体系的外观形态,断层调节带改变 了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深水底流对砂体进行了二次分配。该认识对研究区寻找规模储层和油气勘探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6.
建立了一种稳定高效、方便快捷、低成本且环保的水中烷基汞富集方法。方法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为改性剂对C18固相萃取膜进行改性,用于水中烷基汞的快速富集。由于采用的C18固相萃取膜粒径小、比表面积小、平衡时间短,所以在10 min之内即可富集1 L水样,可达到现行国标巯基棉富集法及研究较多的固相萃取小柱法十倍以上的速度。在富集倍数为100倍时,加标回收率为甲基汞75.3?Ee7.76%、乙基汞83.0?Ee9.08%。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为甲基汞5.2%,乙基汞5.5%。  相似文献   
177.
含金砷硫精矿烧渣炼铁富集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处理含金砷硫精矿的新工艺,主要包括焙烧脱除硫砷—烧渣炼铁富集金—电解分离铁金等工序.对其中烧渣炼铁富集金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熔炼中C与O质量比与炉渣二元碱度(即CaO与SiO2质量比)、熔炼温度和熔炼时间对铁和金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及在此条件下所得生铁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C与O质量比为0.93、炉渣二元碱度为1.0、熔炼温度为1500℃、熔炼时间为90 min的最佳条件下,铁和金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49%和99.10%,所得生铁中金质量分数为16 g/t,与烧渣金质量分数相比约提高0.63倍,铁质量分数为97.27%,碳质量分数为1.38%.  相似文献   
178.
对辛庄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标志进行研究;结合本区地质特征,总结辛庄金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建立辛庄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龙山断裂和义兴寨断裂)及其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为成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燕山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和热能,是成矿的首要因素;五台群金刚库组地层、北西向区域性张性大断裂、燕山期岩浆岩、以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云母化为主的围岩蚀变及主脉带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是本区的关键控制因素;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热液蚀变的广泛发育是其矿化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179.
选择黔中岩溶地区的4条石灰3:-44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采样分析,讨论了石灰土形成过程中Th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行为.结果表明:1)岩一土界面是Th发生显著富集的重要地球化学作用场所,主要表现为岩一土界面反应中伴随碳酸盐快速溶蚀导致体积巨大缩小变化后的残余富集.在此过程中,Th表现出明显的惰性.2)在石灰土剖面形成和演化过程中,Th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因剖面间存在的微环境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发育浅薄的剖面,Th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吸附而表现出惰性;对于发育相对深厚的剖面,Th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其行为不受铁氧/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0.
通过定义投加比概念、以及向ASM1模型矩阵中增加新组分Xaa(投加硝化菌)和添加相应的过程方程等方法,对生物添加过程建立教学模型.并针对投加比、泥龄等影响因素,模拟了生物添加强化脱氮的过程.仿真结果显示泥龄仅为6天时,投加比为0.2,硝化菌不到30天就达到稳定,出水氨氮不到15天就接近于零,而投加比为0时,7天后,出水氨氮仍有35mg/L左右;在恒定投加比下,泥龄越长,硝化越好,如投加比为0.01时,泥龄越大,氨氧降解越快,硝化菌浓度越高,当泥龄9.3天时,40天左右,出水氨氮可在2mg/I以下.这些均与实验结果相符,仿真结果表明生物添加法可有效的强化硝化及脱氮,提高投加比可提高主反应器的硝化菌浓度,提高氨氧化速率,在不同泥龄下,投加比对硝化影响不同,加大投加比,可以降低泥龄对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