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6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研究层理性页岩地层井周应力分布及其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针对页岩力学参数的各向异性特点,建立了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本构关系的弹性理论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井周应力,并与各向同性材料下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获取了页岩地层弹性参数各向异性对井周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井壁稳定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井周应力分布对弹性模量各向异性的敏感性强于泊松比各向异性,相同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各向异性影响下的井周应力分布形态具有相似性,但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各向异性比的增减导致的井周应力增减变化相反,弹性参数各向异性对井壁破裂压力的影响远大于对坍塌压力的影响,显著地影响井眼近井壁地带的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192.
焦石坝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段与龙马溪组页岩上段两类页岩层开发效果迥异,为了探索其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以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依据,结合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沉积学和古生态学资料,研究了焦石坝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古氧相。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段地层Fe、Mn含量低,U含量高,w(U)/w(Th)0.75,Uau(即自生U质量分数)大于5×10-6,生物化石和沉积纹层保存完好,表现为典型的贫氧-厌氧沉积环境,有利于生物遗体的富集和保存,有机质含量高;随深度增加,龙马溪组页岩上段地层Fe、Mn含量逐渐降低,U、S含量增高,沉积水体还原性逐渐增强,S含量与TOC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地层上部为典型的富氧沉积环境,生物遗体难以保存,有机碳含量低,地层下部为贫氧—富氧过渡性沉积环境,TOC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两类页岩品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对华北地台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样品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富有机质页岩生成的原油样品进行热解实验,结合沉积史、热史等,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对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生气期和生气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成油期约为510~430 Ma,即早奥陶世早期至早奥陶世晚期,主要成气期约为500~240 Ma,即早奥陶世至晚二叠世;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成气由干酪根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两个阶段组成,分别约为500~475 Ma和400~240 Ma,即早奥陶世至中奥陶世和泥盆纪至早二叠世;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总生气量约为2 735.7×1011m3,主要生气时期为奥陶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单位质量页岩生气量分别为14.72、8.87和6.54 m3/t,依次占总生气量的41.0%、24.7%和18.0%。  相似文献   
194.
应用离散富氏变换(DFT)的反褶积方法,与计算反褶积的Z变换和最小平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精度高。(2)运算量少。(3)对地震子波无相位要求。  相似文献   
195.
粘土或泥页岩的比表面积与其膨胀压或水化趋势有函数关系,是表征泥页岩水化特性或粘土膨胀量的指标。目前,测定粘土或泥页岩比表面积的方法较多,本文选择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CST法是一种简便、省时且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6.
地层与泥浆组成体系的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是水敏性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所需的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很难通过室内简单实验进行测定。本文从室内长岩心岩电流动实验出发,对利用测井参数确定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静滤失状态下侵入方向电阻率剖面的定量分析,可以使扩散吸附常数及井眼围岩吸附水增量分布得到唯一确定。而且该方法较之目前所见方法简单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97.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古气候解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稳定同位素(δ^13C)在古全球变化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果令人瞩目,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δ^13C组成主要由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决定,此外,还受植物合成有机质所需碳的来源、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大气压力、CO2分压、盐分及营养元素、湖水化学性质(pH值、硬度等)、湖泊初级生产力以及沉积物埋藏后的保存状况等因素影响,有机质碳同位素与气候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比较复杂,两者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因而,湖泊沉积物有机质^13C在解释古气候变化上存在多解性、复杂性和混乱性,大气压力(主要是大气O2分压)和温度以及由它们所控制的不同来源的有机质等3个方面决定了δ^13C气候解释的多解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δ^13C应结合其它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本文利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δ^13C的组成特征、分馏机理与模式及其古气候解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8.
针对超高料层双层烧结矿强度低的问题,采用富氧方法强化双层烧结。研究富氧浓度和燃料用量对烧结矿产质量的影响,分析普通双层烧结和富氧强化双层烧结的烧结矿主要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两者烧结烟气中O2、CO2和CO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富氧方法能明显强化超高料层双层烧结,大幅度提高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二次点火后对料层进行富氧,氧气体积分数为25%,烧结矿成品率、转鼓强度、利用系数和固体燃耗分别为69.06%、66.40%、2.09 t/(m2·h)和53.79 kg/t,与普通双层烧结指标相比,成品率、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分别提高4.11%、7.73%、0.18 t/(m2·h),固体燃耗降低3.23 kg/t;富氧使烧结矿中磁铁矿氧化充分,铁酸钙大量生成,烧结矿结构均质、紧密;富氧增大烧结烟气O2质量分数,可有效解决下部料层缺氧问题,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9.
通有含溴离子氮气的304 L不锈钢管,经一段时期的使用后产生了严重点蚀.通过解剖被蚀钢管,采用金相分析,SEM形貌分析及EDS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本案例点蚀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蚀孔形核于晶界,并以蚀孔自身扩张和孔内形成次生蚀孔两种方式生长,且蚀孔内壁产生富Cr层.最后,就相关的电化学理论进行了探讨,并推测活化态蚀孔内壁的溶解导致了富Cr层的产生,而富Cr层的存在则是孔内建立局部活化态,次生蚀孔形核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0.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分布广,但有机质丰度较低,且成熟度高。通过对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在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指出盆地中部马五段、马三段蒸发台地相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盆地内其余地区和层位的碳酸盐岩为较差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分布受碳酸盐岩沉积相和盆地基底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