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60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富硒金针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富硒金针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加低浓度的硒可提高金针菇发酵液中粗胞外多糖的提取量和纯胞外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2.
从底物物质平衡出发,在提出新的代谢概念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描述富底物条件下微生物合成-能量代谢行为的生物数学模型体系.解决了困扰微生物学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底物浓度对微生物能量分离的影响问题.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产生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3.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大,并具有“两期生油”的特征,第一个生油高峰对应的模拟温度为345℃,第二个生油高峰为425℃,产生的油气具有生油量大、生气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4.
为实现依兰油页岩萃取物中含氧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采用索氏萃取法,在60℃条件下以CS2-NMP为萃取剂萃取依兰油页岩。用TiCl4/CuCl2两步络合法和硅胶柱色谱法对依兰页岩油中的含氧化合物进行富集,并对含氧洗脱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串联(GC/MS)分析。结果表明:TiCl4/CuCl2两步络合法可以实现油页岩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脱氮率为82%,硅胶柱色谱可以实现对页岩油中含氧化合物的富集,富集组分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69%;柱色谱富集组分中鉴定出32种含氧化合物,其组成以酚、酮、醚、酯以及有机硅氧化合物为主;在这些含氧化合物中发现了甾醇类、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以及酰胺基团,说明依兰油页岩中的氧可能来源于成矿的高等植物和蓝绿藻。该结果可以为依兰油页岩资源的合理利用、油页岩的成因和油母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页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页岩气藏中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存的储集方式,基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考虑吸附解吸过程的页岩气藏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并定义新的参数来表征基质中吸附解吸气量与游离气弹性释放量的比值,利用Laplace变换计算页岩气藏点源解,通过叠加原理得到定产量生产时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井底压力解,对考虑井筒和表皮系数的影响以及定井底流压生产时水平井动态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开采过程中页岩吸附解吸气量所占比例较大,且考虑吸附解吸后,定产量生产所需压差小,压力波传播到边界时间晚,压力导数曲线凹槽更加明显,同时定井底流压生产时压裂水平井产量更大,稳产时间更长;Langmuir吸附体积越大,压力波传播越慢,所需压差越小,压力导数曲线凹槽越深,同时页岩气藏稳产时间越长,产量越大,但产量的增幅越小。  相似文献   
16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国内沉积盆地页岩纳米孔隙结构的研究相对不足。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和扫描电镜,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纳米级孔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过渡孔和微孔提供,比表面积范围6.588~9.476 m2/g,平均为7.949 m2/g,远大于致密砂岩储层比表面积;2页岩孔径平均为4.319~7.821 nm,孔径范围具有从微孔到中孔等一系列连续性孔径。孔隙形状有多种类型,微孔以单边封闭型孔和墨水瓶型孔为主,过渡孔和中孔具有一定数量的两端开口型孔;3页岩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主要提供了天然气吸附场所;矿物粒内孔隙和微裂隙为游离气主要赋存场所并提供了天然气渗流通道。  相似文献   
167.
基于吸附势理论的页岩吸附甲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的页岩等温吸附数据,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ε-ω吸附特性曲线及其数学表达式,推导出页岩吸附甲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共同影响的页岩吸附气量计算模型,并利用实测等温吸附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吸附气的ε-ω吸附特性曲线是唯一的且与温度无关,特性曲线的形态呈对数形态;文中推导吸附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较高,可预测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页岩吸附气量,得到页岩吸附等温线;建立的地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共同影响页岩吸附气量计算模型,可预测页岩吸附气量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图;温度和压力对页岩吸附气量影响作用相反,在地质条件下的温度与压力对页岩吸附气量影响存在竞争关系,其中当页岩埋深小于页岩最大吸附容量对应埋深时,压力起到主要影响作用,反之温度起到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鸡腿菇的富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菇富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是玉米粉3%,葡萄糖3%,豆饼粉3%,硫酸铵1%、ZnSO440 mg·L-1、KH2PO40.1%、MgSO40.05%、VB1 10 mg·L-1,pH=6;在试验组合中,ZnSO4浓度40 mg·L-1,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90 mL,培养周期6 d为最适宜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69.
梯度转移理论作为产业转移理论之一主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通过产业和要素转移的方式带动低梯度地区发展。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域,其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着必然性。安徽省应围绕支柱产业,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设施;政府应将其职能转变为指导市场,集中处理市场失灵;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估,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0.
页岩储层SRV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计算页岩储层压裂改造体积,建立了与施工参数相关联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储层厚度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分析得知泊松比和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分别为0.36 MPa和6 MPa,超过临界值后难于形成缝网。通过页岩储层实例分析得出储层改造体积随着压裂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排量存在一个最佳值10 m3/min;储层改造体积随着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先增后减;增大施工压力可增大储层改造体积,但增幅不明显。该模型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