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东营凹陷北部永 92 1地区沙三段和沙四段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从中可以识别出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泥岩相和泥岩相等 4种岩相类型。根据本区的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沉积是一个典型的退积型层序 ,沉积边界和扇三角洲砂砾岩体的分布主要受湖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区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 ,扇三角洲前缘的砂砾岩体是较好的储集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 ,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12.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五段古岩溶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针对该区储层复杂的特点,利用实钻资料,通过精细的井震标定,总结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提取对储层敏感的均方根振幅和瞬时频率属性,综合应用多参数地震属性回归方法对马五段古岩溶储层分布特征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13.
针对研究区物源波及范围不明确、沉积相带划分证据不充分等问题,首先通过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歧南西斜坡区沙三段沉积期的2个物源区位置及砂体分布特征。一是位于西部的羊三木凸起物源区,砂体由凸起向东呈扇形分布,厚度依次减薄;二是东部埕宁隆起物源区,砂体由南向北呈条带状展布。其次,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明确该区古背景、古地形条件下,利用钻井取心、测井及录井等资料,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2种主要沉积相类型,结合物源体系综合分析,明确了2个物源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斜坡区内的展布特征:西部砂体受斜坡背景控制,向西斜坡高部位形成上倾尖灭形态,是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较为有利的目标区;东部砂体位于斜坡相对较低部位,其物源方向由南向北,在区内形成透镜状,是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为歧南西斜坡区沙三段的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为下一步刻画及评价这2类岩性圈闭油气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14.
杜家台油层是曙2-5-11区块的主要含油层系。杜家台油层具有较明显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特征,下文将就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15.
通过对华池油田华152井区10口井岩心观察及200多口井的单井沉积相、剖面相、平面相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长3油组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可见到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砂坝次之,远砂坝较差.  相似文献   
416.
利用室内周期循环加载试验,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加以测定,通过对波浪水槽试验和动三轴试验2种方案所获数据分析认为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粉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存在一破坏的循环极限荷载。在小于此极限循环荷载作用情况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没有积累升高的过程,不同于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升高导致液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对判别黄河水下三角洲土体破坏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7.
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18.
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地层厚度受继承性古隆起控制向盆地阶梯状减薄;基准面的发育过程经历早期的缓慢上升阶段、中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中后期的缓慢上升阶段及末期的快速上升后略有下降阶段,依次发育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近岸沉积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扶余油层底部为长期基准面下降至上升转换面,A/S值远小于1,砂体几何形态以多层式为主;随着基准面上升,A/S增加,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程度的增强导致河道沉积以侧向加积为主,砂体以孤立式为特征;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主要发育厚层分流河道沉积,构成扶余油层的主要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419.
针对研究区砂体成因机制不明确的问题,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应用丰富的岩芯、测井及粒度等资料,对沉积相特征、平面展布及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目的油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呈条带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整体上表现为基准面下降的水退旋回。从下至上,y24I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上升后又下降的震荡过程,y23I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上升的过程,而y12I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下降的过程。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展布与沉积演化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解剖,为"相控建模"和进一步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为开发方式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20.
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渗流特征复杂,制约油藏高效开发。以南湖油田E1 f 43 油藏为例,采用
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屏障识别技术及基于多参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开展
了渗流屏障分布规律和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组合模式的连通关系,总结了渗流屏障
和渗流差异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连片状和条带状2 种储层砂体类型,其中,条带状储层因注采井
砂体分别存在于砂体和渗流屏障内而产生注水不受效,剩余油富集;(2)研究区发育5 类流动单元,以II~III 类为主;
(3)储层连通砂体内部存在5 种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储层砂体连通关系存在差异,连通砂体内不
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连通体内形成弱连通或差连通关系,制约油藏开发,造成剩余油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