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本文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对五种不同类型的分流水道体系进行了分维度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分流水道体系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在下三角洲平原中分流水道体系的分维与环境物理参数关联密切.低分维对应大的滨外坡度和平均波浪功率;高分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2.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为盆地断陷初期的产物,以干旱半干旱古气候为特征,沉积厚度变化大,埋藏深度往往大于3500m。根据岩心及沉积构造特征对该地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较深湖沉积体系为主要代表的三种沉积模式,对沙四段上部进行了环境分析,这对工区深层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以珠江河口三角洲为例,论述了三角洲的概念和范围、全新世海侵最大时的古海岸位置与海水入侵范围、全新世海侵结束后三角洲发展和环境变化特点及其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分布的关系,并对珠江三角洲的模式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4.
高艳秋 《科技资讯》2007,(10):38-39
通过对测井曲线的分析,粒度分析,岩石特征以及等厚线分析,划分研究区沉积相。本文通过对伊通地区岔路河拗陷下第三系沉积环境的分析,划分出研究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把沉积相归类为河流型和湖泊型两大类,对每一种亚相都总结出规律性特点,该结果对未知区沉积相和亚相的划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酸可挥发硫化物(AVS)是沉积物中的单硫化二价金属部分,是研究碳循环与硫循环的重要介质。从AVS的控制因素入手,对青岛市胶州湾李村河口区4个沉积柱状样中的AVS和有机质与活性铁含量进行了科学检测,探讨了其环境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中的AVS含量较高(198.41μmol/g),与一些热带港湾的富硫酸盐含量接近,这与该区的高有机质、高沉积速率和高活性铁含量相关。沉积环境是控制AVS含量的内因,不同的沉积环境能够导致AVS生成的制约因素发生变化,近河口区的AVS生成受到活性铁含量的制约,而远离河口区则受到有机质含量的制约,其制约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有机质含量与来源、活性铁含量、氧化还原电位、沉积速率、硫酸盐含量。另外,由于近河口处的高AVS含量及活性铁的控制,导致AVS成为重金属的主要附存方式,这将为重金属的再循环(毒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6.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对阜三段各亚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在三角洲前缘发育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相带分异比较明显,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变为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及较深水湖泊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口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储油物性较佳。  相似文献   
137.
以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为依据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发育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 ,其中 7砂层组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微相 ,各小层及韵律层网状河道特征明显 ;8砂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发育河口砂坝、远砂坝微相 ,每个韵律层从岸向盆地依次出现坝顶部、坝主体和坝侧缘及远砂坝。在本区 ,沙河街组二段沉积微相控制了油藏的剩余油分布 :在纵向上 ,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分流河道的中上部、河间薄层砂体和河口砂坝中下部 ;平面上 ,剩余油富集在河道边缘、坝侧缘、坝顶部的砂层中  相似文献   
138.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 ,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 (E23 )中期就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23 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 ;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 (N12 )早期才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 (N22 )时期开始发育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 ;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9.
特高含水期扇三角洲储集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岩芯、测井、生产资料等静态和动态资料,并在油藏三维两相模拟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双河曲田北块Ⅳ1-3层系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成因因互及潜力类型。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和隐蔽,不同储层砂体剩余油分布、潜力、水淹模式不同,前缘席状砂体、河口坝砂体是进一步挖潜的对象。层内、层面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水驱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的分布,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厚度及垂向上剩余油的分布,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及剩余油平面分布。在完善井网的基础上,进行注采结构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扇三角洲储集层油藏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挖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0.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蜂期,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