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5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探讨了用有限单元法分析客车车身结构强度和结构优化设计,建立了力学模型,改进了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组合结构优化程序SOP,推出了一种关于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的新程序。经过5次迭代,车身骨架自重减轻了14%。  相似文献   
32.
一个简化的汽车-座椅-人体振动系模型以路面不平度为输入函数,计算系统及人体的振动响应,从而对平顺性作出评价。通过计算和试验讨论了改进汽车平顺性的途径,探讨了悬挂座椅的设计原则。实验证明,实现悬挂式座椅刚度的最佳选择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3.
为尽量减轻车身结构的质量,改善结构应力状况,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应用于客车车身结构参数优化的方法。把正交表组合的结构参数作为输入矢量,ANSYS软件计算出的客车车身静动特性作为输出矢量。在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矩形梁构件的高度、宽度和客车车身的强度、刚度、频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此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用遗传算法求得结构参数全局最优解,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4.
讨论了由于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振动对人椅系统的影响(传递特性及其响应特性)通过理论计算,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力学模型与实测基本一致.为今后座椅的改进及其乘座舒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蔡志鸿 《科技资讯》2007,(19):231-232
根据ISO2631对座姿人体振动舒适度评价,对于特定座椅响应,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对人体振动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为不同环境的座椅提供实验参考以及开发安全舒适的座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6.
运用在线检测信号作为倾摆控制系统参考信号的摆式列车,由于低通滤波会造成信号滞后.对滞后的补偿,目前主要是运用陀螺仪、轨道负荷分配差异方法.提出横向未平衡加速度信号预测法,来补偿由于滤波造成的加速度滞后,给出了建立参考输入信号的算法.研究表明:运用信号预测法,不必测出曲线超高及半径的具体值,可以不使用陀螺仪及轨道负荷检测装置,滤波可由软件或硬件实现,节约成本;对滞后时间不同的车辆,设置不同的启动阈值,不仅可保证倾摆的正确性,而且保证了控制参考输入信号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使用三维参数化软件进行客车乘客座椅布置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一城市客车示例进行了乘客座椅布置设计,并分析了方案选择。该实例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客车座椅布置设计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38.
小型客车碰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安全性是现代汽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人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措施,但从根本上来说,车辆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车辆本身的碰特性才是最终的安全性能决定因素,本时在通过研究现有结构的碰撞动态特性,改进车辆结构,达到最 肿能特性,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有限元计算,工具软件是ANSYS/LS-DYNA3D,模型的建立是以张家港牡丹客车厂生产的MD66  相似文献   
39.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浙江省青年汽车研究院是在原客车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大规模的集团企业研发中心,拥有专职研发人员657人,核心人员大部分来自国内汽车、机械、发动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知名院校,拥有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研究院的技术发展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等几个阶段,在具体开发中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及突破,立足豪华客车与城市公  相似文献   
40.
狄春锋 《甘肃科技》2012,28(3):74-75,98
客车上水是铁路旅客运输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速铁路专线的建设运行,列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如何保证高铁列车在车站短暂的停留时间内高效、快速、安全、节能地完成客车上水,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