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1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91篇 |
教育与普及 | 4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6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0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230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明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66-69
审美意象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内在表现;或者说,是作家的心灵与“不在场”的事物进行接触并赋予这“不在场”的事物以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向活动。作家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在一个预在的意向指导下的构造过程。正是这种预在的意向性构造过程,决定了作家的感受方式和感受向度。如果说,审美活动最终是要营造一个意象,那么,离开审美主体的意向性构造,这个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意象之所以不是一个实在物,就因为它是一种意向性的产物。审美意向的“意”,离不… 相似文献
82.
83.
84.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不仅要让他们学习一般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音乐创作、音乐发展的历史、音乐家成长的背景等尽可能全面的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85.
86.
郑淑梅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3-66,75
任何文化现象 ,总是特定时代和社会的文化。我国电视剧形成和发展于当代中国的整体文化语境之中 ,构成了有别于他者的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审美文化面貌。从文化定位的角度来看 ,它是通俗文化与严肃文化的交融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整合。从文化品位的角度来看 ,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是内在审美观念和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7.
88.
李俏梅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1):44-48,62
本文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梳理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认为当代文学所表现的人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政治性(神性)的人;真善美的人;非理性的假丑恶的人;日常生存中的俗人;感性欲望中沉浮的人。与此相应,当代文学的审美风尚也依次发生了这样的嬗变:政治伦理美学、人性论美学、审丑的现代主义美学、生存论美学、感性美学。当代文学审美风尚的变化是对人的认识的变化差不多同步进行的。对人的认识的更新,是新的审美表现方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9.
当前在审美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种功利化的趋势.本文针对这种趋势,分析了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探讨了关于审美教育的价值实现,对审美教育提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审美教育实际情况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0.
涂毅杰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2(4):127-128
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美、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摘要:城市因客体对象的差异和设计者审美意向的多元而多姿多彩。美的城市意象的营造属于视知觉活动的范畴。视知觉锻炼应注重从整体意象上把握美、从平衡破坏中捕捉关、从空间明暗变化中发现美、从色彩色调上展示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