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1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怪诞能使人注意、醒悟、警惕丑恶,能启发人的反向思维,这是它的认识价值。怪诞引发的惊骇、惊赞能强迫注意,铭刻记忆,被广告等媒体时尚艺术广泛运用,这是它的震憾价值。怪诞作为外美内恶的审美对象,能给人带来顿悟快感、自信快感、本能复仇快感和理智快感,这是它的快感价值。怪诞形象在世界各地都被人用来驱逐邪恶、战胜可怕,这是它的威慑价值。  相似文献   
72.
本以“喜爱《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九大理由”为背景,从形象、情感、意旨三方面解读《激》剧,并力图对其审美和化意义进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73.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4.
三国魏晋南北朝既是分裂动荡黑暗的时代,也是精神自由解放的时代。对人性、个性及人的价值追求——“人格审美”,已成为时代潮流。于是,久违了的、由屈原创造的君子形象(兰蕙),自然地被赋予了新的“品格”:人物品藻——以“美”自赏或鑑人。此时的君子(兰蕙),大抵已非屈原时代的安邦定国,亦非汉末下层落魄人,而是具独特个性又极富才情的士人阶层精英——“俊杰”(俊士、俊才、俊良、俊彦、俊秀)。即便承《招魂》而以“兰蕙”写景,亦是“自我”的反映。若论此时“兰蕙”被赋予的新意,则是越八百年上承屈骚善与美的传统,又凸现“欣赏人格个性之美”的时代特色。相关史料及学史上名家诗.提供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75.
与相应的审美氛围、审美风范双向对生并走向整生的民族审美活动循环圈 ,构成民族生态审美场。民族生态审美场是民族生态审美学的整体对象 ,它的逻辑结构统观化整生化展开 ,构成当代民族生态审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6.
在歌唱审美活动中,歌曲创作、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是其审美实践的三大环节。这里将歌曲创作称为歌唱审美活动的一度创作,歌曲演唱成为二度创作,歌曲欣赏称为三度创作。  相似文献   
77.
科学审美与科技传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科学界和人文学者对科学审美的不同认识和视角,认为对一般个体的科学审美意识的研讨有功于聚焦科学人文的视线。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大众科学审美意识的获得与科技传播的关系,进而说明科学美育与科技传播二者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科学美育将对科技的良性传播起刮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真实、简洁、明快、生动、流畅、富于美感且能传播全新的信息,使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富于无穷的吸引力。要提高新闻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工作必须掌握应用画面语言的艺术,充分展现画面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79.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以美学、人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整合来关注民族文化的新兴学科,目的是建构与西方学理平等对话的平台。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存在、研究方法拓展及其功用价值来讨论这门新兴学科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0.
席勒美学始终表现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行动之间的矛盾。他的美学思想中互相矛盾的两极,实际上是互相限定、互相补充的。作为精神自由而存在的审美活动,与对象是互相观照的关系,而不是欲学求的关系。只有将审美对象作为“活的形象”,人才可能是自由的。席勒美学的指向,是一个审美的社会的实现,而不是审美主体自我心性的愉悦的实现。席勒之后,西方美学发展中从现实退回到内心的理论是对席勒美学思想的误读。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一味地向内心收缩,距离席勒的出发点越走越远。而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代主义美学的修正,不过是又走到了席勒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