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8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空白或布白,是中国画一大特点.它的成因既有人类对白的现象的生理视觉感悟,也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白对中国人而言,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都有着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72.
节奏的运用能使一幅画面产生旋律,能够在静止的画面中给人以运动的感觉。它既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又是画面最终追求的目标,也是画家经营画面的一种手段。它能把画面中不同的因素纳入同一个体系之中,又能把相近的因素在融合之中又体现出微妙的差异。节奏的职能是指相互结合的内容上异质的东西同质化,节奏的意义在于选择重要的东西而排除次要的细节,节奏能为整个具体作品创造一个统一的审美气氛。  相似文献   
973.
模糊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多关注模糊语言在语音、语义、句法、句子等层面的模糊现象,并从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视角来探讨模糊语言的成因.然而,对模糊语言的哲学性思考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探讨模糊语言的功能以及从哲学视角对模糊语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74.
广场文化的审美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文化是伴随着商业文化、休闲广场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群众文化的新景观,是都市人们的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狂欢生活和休闲娱乐的生活。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焕发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一种平等、自由、欢乐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975.
威慑理论是美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极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威慑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威慑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国的对以政策,指出消极意义上的惩罚或制裁手段和积极意义上的报偿或劝诱手段是美国对以威慑政策的两个方面。同时认为,鉴于美以关系的特殊性,积极意义上的报偿或劝诱手段的运用往往使美国对以威慑政策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6.
从事旅游教学、研究与规划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也证明,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在由“娱乐型”、“消遣型”转变为“文化型”、“审美型”,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大众旅游趋向。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方面的知识。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旅游文化和旅游美学方面的专著与教材至今依然是寥若晨星,仅有的几本风格差异很大,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旅游文化、旅游审美味道不浓,或内容艰深,或文笔晦涩,或形式呆板,或“学究味”太浓,或“洋味”太重,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很难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使用。  相似文献   
977.
余剑炜 《科技资讯》2006,(7):123-124
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中学审美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创设生动的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物理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真美结合是其重要途径。教师有责任用美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用美的观点看待科学。  相似文献   
978.
商业广告中图形设计与受众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辉 《科技资讯》2006,(9):201-201
图形在信息传达中比文字有一定的优势。在信息纷杂的社会中众多的商业广告狂轰乱炸下,如何把握图形与表达主题的准确性、鲜明性,避免出现相似的场面浩大内容空洞的或图不达意的广告形式,就像目前广告中出现的众多的“虚情假意”式的信息陈述,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反省。形成符合民族特色的图形设计语言,其中,民族审美特征与国际审美特征相协调至关重要,即“小我”与“大我”的互动促进关系,这是目前设计者迫切艰巨的任务,是设计者研究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79.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学说逐渐渗入中国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人们在理解文学现象、建构文论体系、寻找话语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从意识形态学说中获得启示,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但同时,也不断因为这种影响而形成偏向,甚至进入理论误区。文学与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审美”的限定而获得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力量?将文学定位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论它们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被讨论过,在21世纪初中国新的文化环境中,对它们进行探讨,其意义依然是十分重要而急迫的。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化变,新的困惑与挑战不断产生。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浮泛正在使中国文学理论更多地离开它本应深深植根的中国现实,从而导致对中国文论传统和文学现象的进一步疏离。另一方面,理论方法的游移不定,话语方式的奥涩难解,阐述分析的疲软无力,这些十分明显的弊病的形成,又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百年历史过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是否真正获得了作为理论的“自律性”与“自治性”,它在基本范畴的确定和本质问题的阐述中是否存在逻辑的不周圆,甚至逻辑的混乱,这是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肯定地说,进一步考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展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乃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一种必要行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会停留在概念与范畴辨析本身,而会逐渐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思维方式和学科理路等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显示出来。这里辑发的7篇文章,紧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分析。我们的希望是,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回到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上来,使中国当代日渐繁复的文论状态,在严谨的心态与缜密的思维逻辑中获得更多的纯化与升华。(张永刚)  相似文献   
980.
学的功能与学的本质和性质密切相关;学的功能由学的本质决定并在学的性质中体现;学功能中有功利性的因素,也有非功利性的因素;学的功利性和审美性不可调和,功利有碍于审美;学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认识与改造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哲学的追求真;2.教育与净化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道德的追求善;3.审美与自由创造功能,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本质,它就是美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