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35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6 毫秒
61.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学说逐渐渗入中国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人们在理解文学现象、建构文论体系、寻找话语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从意识形态学说中获得启示,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但同时,也不断因为这种影响而形成偏向,甚至进入理论误区。文学与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审美”的限定而获得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力量?将文学定位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论它们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被讨论过,在21世纪初中国新的文化环境中,对它们进行探讨,其意义依然是十分重要而急迫的。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化变,新的困惑与挑战不断产生。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浮泛正在使中国文学理论更多地离开它本应深深植根的中国现实,从而导致对中国文论传统和文学现象的进一步疏离。另一方面,理论方法的游移不定,话语方式的奥涩难解,阐述分析的疲软无力,这些十分明显的弊病的形成,又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百年历史过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是否真正获得了作为理论的“自律性”与“自治性”,它在基本范畴的确定和本质问题的阐述中是否存在逻辑的不周圆,甚至逻辑的混乱,这是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肯定地说,进一步考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展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乃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一种必要行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会停留在概念与范畴辨析本身,而会逐渐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思维方式和学科理路等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显示出来。这里辑发的7篇文章,紧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分析。我们的希望是,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回到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上来,使中国当代日渐繁复的文论状态,在严谨的心态与缜密的思维逻辑中获得更多的纯化与升华。(张永刚)  相似文献   
62.
词作为"艳科"、"小道",起源于宴乐,流行于舞榭歌场,以艳情柔媚的风格作为叙事方式,取代了诗歌的统治地位而成为鼎盛一时的文学主流.这样一种文学形式的流行和兴盛,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符号系统对欲望的妥协.在这场语言的集体狂欢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游戏在社会角色规则、性别规则以及语言本身的规则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朵盛极而糜的奇葩,也为今世之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63.
杏花,是花之一种。在百花之中,它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梅花的清高,菊花的幽雅,但也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有着姣容嬗变的色彩,有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有着生动活泼的姿态。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更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寓意。而本文则将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杏花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64.
宋瓷艺术的审美与功用相依附,犹如灵与肉,刃与锋芒的互载。它更是其所存在的那个时代所有今天所能体察到和不能体察到的文明的综合产物。抛弃功能和隐逸时代背景谈宋瓷的审美同样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5.
化学科学中的形象美、感性美是生动的、直观的、显性的;而化学理论、化学概念、化学定理等呈现出的抽象美、概括美、简约美是隐性的,往往被人们忽视.利用隐性课程进行化学审美教育,就是要深化形象美、抽象美--提高显性美对学生的感染力;挖掘理性美、抽象美--发挥隐性美对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在人与自然构成的多种关系中,审美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为无功利性,形象性,和以情感为中心特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人脑的进化和生理感官的成熟,为审美关系的存在提供了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关系也在逐步向前推进。同人与自然的其他关系相比,审美关系具有兼容性、个体独特性和历史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7.
古诗歌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表现着违常性的审美特征,即非实用性、非科学性和非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其实就是对语言成规“有组织的破坏”,并由此蕴涵着丰厚的多义性语言信息,能增添话语丰富的信息量,更好地表情达意,产生着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现代广告语言的审美透视,认为现代广告语言有以下几种审美价值:晓畅易懂、通俗精炼的简洁美:生动形象、真实高雅的情趣美:尊老爱幼、亲近和谐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69.
审美判断作为一种塑造自我生命的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强化审美的人文内涵,就是在人的生存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必须得到保障。它有利于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人的“单向度”发展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使人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0.
在“新月派”诗人中,林徽因诗歌的情感历程是较曲折,复杂的,其情感历程的变化较典型地表现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本文拟对这种情感历程一剖析,并从中总结诗歌创作中诗人情感的定位与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