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3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5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最早的戏剧是从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形态是三位一体的,是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不仅戏剧起源于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像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82.
同地域人与自然的意义符码与善的隐喻、转换展现出相应民族生态审美系统的象征空间 ,改变着人地相互适应模式 ,以克服狭隘的自我道德论证与自我需求的毁灭性趋向 ,克服文化部落主义、地域主义偏见 ,消除经济霸权、殖民文化、种族政治与对自然疯狂掠夺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最佳对策机制中臻入依天乘时的中和玄域  相似文献   
83.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比较教育和娱乐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被过于漠视。无论主体的音乐条件如何,一个人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制作和演奏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正确的音乐美育的实施,主体审美条件的提高,将会有益于音乐审美功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入手,论证了中国古诗意境美的形成和古汉语本身的属性和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汉诗英译时是不可传译的.  相似文献   
85.
郁达夫是一个艰难的思想漂泊者。他独特的个人气质及审美心理结构使得其小说世界中纠缠着多元矛盾和冲突。他致力到个人自我的张扬,却困于社会责任功利心,在对立的都市、乡村之间往返逃匿量终归隐自然;孱弱的男人用一套男权活脱构建着一个悲幻的情爱世界。  相似文献   
86.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著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体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87.
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影视艺术具有声画可溶性、时空自由性、形象逼真性、表现综合性等审美特征。影视时空的自由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时空的延长 ;( 2 )时空压缩 ;( 3)时空的转换 ;( 4)时空的交错  相似文献   
88.
从体育美学的研究成果出发 ,对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原则及特等基本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为进一步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审美意象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内在表现;或者说,是作家的心灵与“不在场”的事物进行接触并赋予这“不在场”的事物以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向活动。作家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过程,而是在一个预在的意向指导下的构造过程。正是这种预在的意向性构造过程,决定了作家的感受方式和感受向度。如果说,审美活动最终是要营造一个意象,那么,离开审美主体的意向性构造,这个意向就不可能产生。意象之所以不是一个实在物,就因为它是一种意向性的产物。审美意向的“意”,离不…  相似文献   
90.
从体育美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与美育的关系,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及进行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