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49篇
教育与普及   1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7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1.
本书是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的《数学心理学高级丛书》的第1卷。大多数的动物在来回移动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来控制身体,人类也不例外。感知空间是人类逻辑思维的起点,但是“零”与“无限”的概念却超越了我们的感知经验。位置记数法“零”是印度的一个发明,表明不存在;但是数学家对“零”的概念是为了说明不存在什么。“零”就必须存在;而“无限”的概念则更加令人难以捉摸。  相似文献   
12.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一种花卉,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在唐来时期,更成为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风尚。诗人为此也写下了数量众多的牡丹诗。这些诗或直接咏叹牡丹的形貌之美,或借花抒怀,托物寓意。借咏牡丹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一种极富时代和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的本体性质是音乐美学领域中重要很难回答的问题。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审美,在创造过程中,完成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从音乐材料,结构环节和功能作用三方面断定,材料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结合是约定的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的结合、音乐欣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联系,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西洋美声比相对滞后,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跟踪,还不能超越领先。为此,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正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新课题,走出新路子,创出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探讨了“非言辞的表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应立足于自主发展,加强自身五个方面的修养,还要立足于提高和增强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教育审美能力,从选用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学术创新等方面建立起适合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使青年教师专业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周济的"比兴寄托"词学理论的提出之前,虽然也时有人倡导,但却都无甚影响.而在晚清民初山河破碎之时,以美刺为内容的"比兴寄托"有了接受的条件和允许其发展的空间,为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兰辛 《科技信息》2007,(7):135-135
音乐课堂教学应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审美”和“情感”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