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89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9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5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学科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明确化学研究和化学发展中的唯物现。  相似文献   
72.
在使用和分析了大量近现代科学史实的基础上,指出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理论、科学模型和哲学5个层次.在分析了每个层次的分类、特点、产生途径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指出科学研究的5个层次是一个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前两个层次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第3、4个层次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第5个层次是前4个层次的总结.当前的高技术含量的科学研究需要巨大的投入,所以科学研究需要资本介入,而资本介入也必然改变原来意义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3.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的用语中,从未出现过“唯物主义哲学”(德文diematerialistischePhilosophie)一词。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等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用法做详尽的考察,考证他们为什么没有用过这一术语以及是谁最早用这个术语,同时引发出应怎样正确理解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以澄清哲学界长期以来一个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75.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完成哲学的创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创立网络哲学并建立与其相应的哲学网络,已经成为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创立网络哲学,应强调具有强烈的前沿“问题意识”,把精力放在网络技术对现实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研究网络时代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问题。并在深入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以开放、民主和平等为原则的哲学网络,即充分体网络精神的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6.
通过揭示全球化语境中民族国家在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两大对立思潮的挑战下的“悖反”处境,从哲学维度,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为方法论基础,对民族国家这一现代最具普遍性的政治形式的历史建构、基本要素和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体性研究和概括性把握。  相似文献   
77.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8.
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些独特的哲学观念,如“象天法地”,“道法自然”,阐述了在这些哲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方面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对如何继承这些遗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0.
成功学诞生于美国,但中国成语中所蕴含的人生精神正可作出成功学的解释。拿破仑希尔所归纳的17条成功原则几乎对应于相关的中国成语。这种中西文化的对话和沟通,说明建立中国特色的成功学和成功人生评价体系不但具备丰厚的哲学储备,而且愈益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