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在我们这片神秘的国土上弘扬理性是一项极为神圣而又异常艰难的事业。之所以说它神圣 ,是因为它要唤醒始终埋藏在我们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切实能够引导人们获得伟大知识的人类真正的智慧 ;说它艰难 ,则是由于它一方面要承受中国传统神秘主义文化的疯狂反扑 ,另一方面还要遭受世界范围内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不断侵扰 ,腹背受敌 ,步履维艰 !我们同科学领域中形形色色伪科学的斗争尚未结束 ,又不得不继续应对来自人文领域中各种反科学的威胁。自然辩证法本应成为以科学为基础、以理性作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肩负起中国思想启蒙的…  相似文献   
42.
关于后现代思潮 ,各种书籍论述已经很详细 ,本文主要从传播角度 ,介绍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以及对中国小说家创作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43.
本文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十四大的精神,对九十年代初文艺上的“左”倾思潮作了如下剖析,其特点是顽固抵制和攻击新时期党中央对文艺方针的调整,并企图扼杀一批有定评的优秀作品,其手法是从“左”的方面歪曲“四个坚特”,并以“影射推理逻辑”无限上纲,其后果是一度造成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阻滞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蓬勃生机。文艺界同样应该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44.
所谓人本文学,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人本文学顾名思义当然是指以人为本的文学。文学乃是人学,天地间无论哪一个民族的文学,无不以人为本。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所谓人本文学应是指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创作的文学。人本主义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西方传人我国,对我国新文学的建立和我国文学实现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鲜明地表达出他的人文主义政治历史观。他对王子哈姆雷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雷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憎恶,以及他坚信人类前途的光明,相信依靠人的理性和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和理想社会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6.
《牡丹亭》以奇谲瑰丽之姿,演绎了人间之至情。纵观历史上同类题材,自能发现它的继承和超越之处。同时,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试从“人间爱情的升华”、“离魂模式的借鉴”和“时代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之“情源”做一番简要的探悉。  相似文献   
47.
国立九中(含前国立安徽二中)创立于1938年,抗战时期迁到大后方四川江津,主要收容以皖籍为主的师生。其中有不少国家栋梁之材,经过国立九中的教育薰陶走向社会,发光发热,如邓稼先、舒芜等,陈独秀先生晚年也住在江津。到1946年国立九中一分为三,降为省立,陆续迁回省内。  相似文献   
48.
30年代,革命文学思潮声势浩大,使得很多作家转向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革命文学思潮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思潮,而当时中国国内民众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诉求使得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思潮在中国立足并最终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9.
50.
在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范畴内出现了一股"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举证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淌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因,直接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分别从哲学前提、理论渊源、阶级基础等多个层面做出了意识形态性意义上的有力批判。笔者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既可还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场的思想进路,又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新视角,亦可为应对我国当下涌动的社会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