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本体的结构实在论以结构主义方法论僭越形而上学,表现为本体论认识不明确。结构不取决于元素,这是错误的本体论命题。为了存在,不诉诸于个体,这是错误的认识论命题。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提出"本体论综合",试图解决"悲观元归纳"问题。但是,对结构和实体谁为本体论模棱两可。为赋予数学结构以物理内容,结构变成衍生品。为应对不充分决定性命题,认识论上需令结构处于优先位置。理论术语是一个体系,并非某一术语单独构成本体论。科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术语根据经验作适当增减。结构实在论没有处理好本体论与理论术语之间关系。结构实在论中形而上学与本体论有重叠,因果关系是其必须回答的话题。  相似文献   
45.
在指称问题上 ,普特南既反对外在实在论的观点 ,又不同意反实在论的看法。他从内在实在论的立场出发 ,对指称的确定性作了内部主义的诠释 ,从而使“指称的确定性何以可能 ?”这一问题得到确切的表述。但普氏没有进一步回答这一问题本身 ,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假问题加以拒斥 ,并进而错误地否定了因果链和相似性在指称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丘奇兰德从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出发认为,语词的意义是由语言使用者的信念决定的.以此为基础他反驳了分析语句与综合语句的区分,用语义重要性概念刻画语词的意义,用系统重要性概念阐发个体关于语词的理解.他主张语言之间的语言翻译是保留语义重要性的语词映射,而个人语汇之间的理解翻译是保留系统重要性的语词映射.丘奇兰德的语言哲学思想充分表明科学实在论对于语言哲学的影响,体现了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47.
2011年4月1日至4月3日,由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第二次专题讨论会在武汉市青山区威仕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48.
自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专长与经验研究"提出以来,学界对此争论不休。特别是,关于专长实在性的批判较多。因此,文章对STS三次浪潮中的实在论立场进行梳理、修正和夯实。将作为第一次浪潮基础的实证主义修正为科学实在论;并梳理第二次浪潮中的反实在论及基于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早期研究对于第三次浪潮中实在论论证的失败。文章重新回顾其思想渊源——维特根斯坦晚期思想,并从中抽取出修正实在论作为第三次浪潮的哲学基础与实在论立场。文章意在通过实在论的探讨推进专长与经验研究,并参与到关于第三次浪潮的重要讨论中。  相似文献   
49.
围绕量子力学量子实在论和量子反实在论的重大争论,俄苏学者提出了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语境实在论的目标是向广义哥本哈根解释的回归,克服正统解释之后量子力学各种解释的局限性。语境实在论将物理理论定义为在语言的语境中对物理实在进行识别(测量)的维特根斯坦式的规则,量子对象由量子理论在语境中对其识别来确定,认为对量子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描述,是给定时刻相对于给定观察者的波函数识别的结果。语境实在论的贡献在于,消减了围绕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争论,优化了关系实在论的问题方案,瓦解了流行于当下的量子反实在论。语境实在论有关量子力学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支持,语境重建已成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23-127
普特南的哲学思想素以"复杂多变"而闻名,但其不离之宗趋归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难题。中西学界的普特南研究多聚焦于其思想的跌宕起伏与繁复转折,鲜有探讨其变中之不变的本质内容。本文尝试论证,尽管普特南哲学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反复曲折、乃至针锋相对,但其语义外在主义思想却统贯于其整个学术生涯。这种思想并不预设任何其他哲学立场,它正是普特南思想演进历程的"变中之不变"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