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7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69篇
系统科学   329篇
丛书文集   500篇
教育与普及   2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181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90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02.
系统分析了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土的化学成分、物理组成的影响,水泥的影响,混合料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及施工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3.
16导脑电信号分形强度的交叉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蔚  宁新宝  王俊  张胜  陈杰  李乐加 《科学通报》2003,48(9):896-899
通过分析人闭目觉醒时的16导脑电信号(EEG)的多重分形特性, 发现人脑16导EEG信号具有不同强度的分形特性且存在稳定的分布现象, 强弱分布表现为在人脑的左右对应区域强弱相对、同侧相邻区域强弱交叉; 顶区、额区、前颞区、后颞区的左右对应区信号的分形强度左强右弱, 且左右差别较大; 在枕区、中央区、前额、中颞区分形强度右强左弱, 且左右差值较小. 通过对40名病人和10名健康人的分析和对比, 病人组和健康组的对应导联信号的多重分形强度虽然不同, 但其强弱分布的关系是不变的. 同一导联信号相比,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各导信号的多重分形强度大于健康人, 这表明人脑EEG信号的多重分形强度在诊断人脑非正常状态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4.
在准理想的的色散管理系统中建立了非均匀扰动模型,研究了它们对二阶孤子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导致孤子崩塌。它们影响的大小与周期长度和扰动强度有关,而且它们都存在着最差周期长度和扰动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205.
模糊粗糙集的格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模糊集合的上、下近似算子,讨论了其代数结构.证明了模糊粗糙集理论中全体可定义集合构成一个完全分配格,给出了生成这一完全分配格的元素的集合并讨论了其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06.
首先应用Skolem序列及Langford序列等直接构作了图G4=K6\K4的2个无穷类图设计,进而将这2个构作方法推广到更广泛的图类Gm=Km 2\Km上,给出了Gm-GD(2(2m 1)t 1)与Gm-GD(2(2m 1)t)的直接构造.其中m与t为任意正整数(前者中m奇且t≡2,3(mod4)的情形除外)。  相似文献   
207.
基于三维编织预型件细观结构的数学表达,提出在小拉伸变形和大拉伸变形下预测整段拉伸曲线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真实地反映了编织物的拉伸过程。最后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于编织物强度预测的复杂性,利用该方法有可能在解决三维编织预型件的强度预测计算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8.
软弱夹层的地震动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润秋  余嘉顺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1):1177-1181
地下隐伏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场址地震动强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对高地震烈度区大型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价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概化的模型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所考虑的软弱层埋深在10~400 m之间,厚度在0~10 m之间.结果发现,隐伏软弱夹层就像地表低速层一样也会产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隐伏的软弱夹层就像地表低速软弱层一样也会对特定频率的波产生放大作用.在总体揭示软弱夹层对地震动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种放大作用的出现规律.  相似文献   
209.
王飞  徐可为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2):1334-1337
用高真空磁控溅射在Si片上沉积纯Cu膜,通过纳米压入实验得到薄膜硬度和弹性模量,模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得到薄膜屈服强度.结果表明溅射偏压对薄膜屈服强度影响较大,可以使薄膜在比较厚的情况下得到和数百纳米厚的薄膜相似的高屈服强度.其主要原因是溅射偏压改变了薄膜的晶粒取向和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210.
岩体复合型裂纹的扩展规律Ⅱ.有水作用条件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最大周向正应力理论,研究并给出有水作用的复合型裂纹在不同应力状态及化学损伤作用下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方向角。分析表明,裂纹水压力对不同受力状态复合裂纹的扩展规律的影响是不同的;化学损伤对岩体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扩展的方向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