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高职院校倡导"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信运行专业行业特色明显,培养的学生是否受企业欢迎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则指导着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该文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运行专业为观察点,分析本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学业评价方法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72.
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依据和准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学生评价的关键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完整的医学生学业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包括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73.
目前《离散数学》课程学业评价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方式不利于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精神的综合培养。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学业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量化。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  相似文献   
274.
大学生学业规划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部分,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理想的实际行动进行设计,也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通过随机抽取谈校500名新生进行学业规划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业规划不太了解,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学业规划目标不够明确.方向性缺失、缺乏具体性、缺乏个性特征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新生的学业规划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5.
高校的教学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弱和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因不能适应而面临留级或退学。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地敦促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实施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需要制定合理的预警标准,抓牢过程管理,协调多方力量,构建全面预警系统;还需要通过重点帮扶,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276.
《潍坊学院学报》2016,(5):112-113
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潍坊学院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培育人才模式,于2013年7月成立弘德书院,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体两翼"的大学生管理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77.
物理教材功能的改造;学科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效率概念探讨;理综考试的分析,应试心理和策略。  相似文献   
278.
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进行调查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较轻,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显著;(2)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3)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279.
李春霞 《科技资讯》2014,(9):209-209
中职幼师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本研究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二年级的学习倦怠分值最高;城市生源学习倦怠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学习成绩越差,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认为学习学习倦怠的原因在于中职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如人意;中职幼师生正处于青春期,多数学生报考中职幼师是因成绩较差不能考入高级中学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学生的学习动机日益下降,学习倦怠感逐渐增加等原因。针对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拓宽就业思路,培养模式上创新,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80.
关于学业求助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察中外学者关于学业求助的内涵、特征、类型的研究,会发现有关学业求助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成就目标、自尊心或能力知觉、求助态度、性别和成绩与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因此未来的学业求助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求助的文化因素;(2)加强对青少年的研究;(3)进一步扩展对成就目标与学业求助关系的研究;(4)重视对学业求助的干预研究;(5)重视学业求助的发展研究;(6)4重视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