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践证明,现行的中小学课程是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这种不适应造成的矛盾:1、课程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2、内容陈旧.3、结构不合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4、课程繁杂,内容肿胀,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5、德育危机突出.  相似文献   
22.
善与恶的斗争是托尔金《魔戒》系列幻想作品的主题。《魔戒》中体现的善恶观与奥古斯丁关于善恶问题的论述有相似性,具有一元论的特点。《魔戒》中的善恶观基本上是基督教的,强调善恶的不对等性和自由意志的影响,但也带某些古希腊色彩。  相似文献   
23.
彭奉天 《科技信息》2010,(32):164-164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去吧,摩西》是他的第十三部长篇小说,由七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短篇构成,其中,《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秋》被称为“大森林三部曲”,它们深刻体现了福克纳对荒野的特殊情感和生态忧患意识,表达了他对南方历史变迁、人类文明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惑与思考。福克纳也因此被誉为超越他所处时代的具有生态意识的绿色小说家。但笔者运用深层生态观、人文主义价值观对“大森林三部曲”解析后认为,福克纳虽然透过其作品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腐蚀的痛心与忧患,对私有制、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生态文明被人类贪欲肆意破坏的批判与反思。但他本人依旧未能超越他的时代背景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作品中处处显露出人文主义精神对其生态观的特殊影响,他本人也是一个具有浓郁人文主义情节的生态小说家,反映出其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4.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5.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6.
李孝萱     
《世界知识》2008,(1):F0003-F0003
1959年4月生于天津市汉沽区,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系,之后到天津塘沽图书馆、塘沽展览馆工作。1985年调入天津美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写意人物画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27.
清代末期是川刻话本小说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川刻话本小说、宣讲小说,其中以《跻春台》为代表.《跻春台》中出现的大量孝子、孝妇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孝文化的特点.而其中的孝文化呈现出父慈子孝、母贤子孝,因果报应,幼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子为父补过四个特点.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孝文化的特点,而且可以对构建适应当代社会的孝文化以启示.  相似文献   
28.
论《牡丹亭》、《红楼梦》之孝亲意识与中国古代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孝文化是立足家庭教育,面向社会的,培养子女孝的意识不仅是为了父母,也是为了社会和谐。《牡丹亭》与《红楼梦》不仅在大胆张扬男女爱情上有共同点,在保留孝亲意识上也是相同的。这是对中国古代孝文化的继承,显示了汤显祖与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共同认识,是他们对明清官方文化突破中的保留,与20世纪初的全盘抛弃传统文化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9.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孝文化实践根基,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提供孝文化鲜活且系统的实践总结与实践支撑;沂蒙精神的形成实现了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对传统孝文化的重塑并在新时代引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尚不够强大,承受力还不高的情况下,过早地迎来老龄化浪潮.面对严峻的形势,全社会应该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要充分挖掘孝文化合理的内核,发挥其社会功能,使敬亲养亲、承志立身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履行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保障老年人权益,促进孝文化的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