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于光远先生对生态经济有非常独特的认识,强调生态与经济之对象一致性和视角的差异;强调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进而,于先生强调生态、经济与道德的同一性,并坚持研究生态问题的实践伦理学立场。他的这些观点对保护生态、提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循环经济,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于先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前瞻性思维方式在开阔我们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圆美丽中国梦”以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32.
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继承,孝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民众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在中国这个以儒学为本的文化环境中,孝是深深影响中国人心理特质的一种文化。因此,探讨中国现代文化巨人鲁迅对孝道的理解和践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鲁迅对封建孝道进行了猛烈批判,呼唤中国的新人从封建孝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达到思想的觉醒与解放及行动的合理与自由;鲁迅对家庭中父与子、母与予以及几代入之间情感关系有着清晰的论述,其意在主张建立合理的家庭伦理思想观念体系。他认为爱是家庭维系的动力,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家中长子,鲁迅于行动中尽力履行孝道,其孝行反映出鲁迅作为成长于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心灵危机以及行孝之艰难。  相似文献   
134.
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强调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等级关系和家族责任的传递,而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与儒家文化有着复杂的文化和经济纠葛。这种纠葛在《喜福会》和《荣誉与责任》两部小说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典型模式:一种是对抗与断裂;另一种为协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5.
于晓梅 《科技资讯》2010,(6):232-23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它极强的生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当代青年的"孝"观念的阐述,来探讨在现代社会如何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以促进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6.
 生态文明是人类总结了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阶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阶段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带来的“黑色文明”而重新调整自己的文化,即摒弃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新的生态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37.
《金瓶梅》作者所探索的是文化的死亡与抉择问题。小说的人物情节是其文化探索的象征。论者忽视的官歌孝哥这两个不起眼的形象,及塑造他们时伴随始终的佛事情节,都是作者文化思考象征。二人的命名及父母的期望,都说明他们本该是西门庆文化精神(包括封建旧价值观和带资本主义因素的新价值观)的人。二者的夭亡或幻化,体现出作者对西门庆以淫为首的恶的文化和历史的“恶”的否定,象征了其文化精神的后继无人,及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夭折,和作者最终对佛文化的无奈选择。历史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杠杆,全盘否定西门庆的“恶”,这是悲剧性的历史谬误。作者同时感到旧制度的衰亡和新的异质价值观的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8.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139.
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支柱。集中反映孝文化的《孝经》,强调以孝治国、以孝为“德之本”。历代统治者视“孝”为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孝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中日趋合理的,有一些不合理的行孝方式方法受到淘汰,如割股疗疾已销声匿迹;靠父母之命以定终身已为自由恋爱所取代;三年之丧早已无人遵守。中国孝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意义有四:一为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二为执政者应以身示范,并为百姓行孝提供条件;三为孝是立身行道的守则;四为孝是成圣成贤的要道。“孝”的精神实质是“仁”,“孝”是“仁”的演绎与实践,“仁之实,事亲是也”;“孝”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生命活力,以之治国则国治,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修身则身修。  相似文献   
140.
中国传统宗族伦理与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创造了长期悠久的光辉历史文化,是和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和谐、稳定、凝聚、统一的条件分不开的。宗法制度和宗族伦理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文章论述传统宗族的孝友礼义、亲亲尊尊等伦理在构建古代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和影响,并探讨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