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无论是喜欢早起的鸟类,还是喜欢夜间活动的鹰类。它们不仅用鸣啼声进行交流,同时也利用多种视觉信号来传递各种信息,进行互相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观鸟人不仅要学会“倾听”鸟类的语言,还要学会“看懂”它们传递的视觉信号,以探索鸟类王国鲜为人知的奥秘。  相似文献   
62.
《大自然探索》2005,(2):4-4
科学家最近发现,雄性家燕尾部两侧羽毛的长度在过去的20年里增加了10%,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野生世界中观察到的最富有戏剧性的进化性改变。此前科学家曾注意到,在经历了大旱年代之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燕雀的喙(嘴 巴)发生了改变。不过,这一改变的程度同雄性家燕的尾羽相比简直是小巫见 大巫。先前的实验结果显示,雌性家燕钟情那些尾羽修长、漂亮的雄性。  相似文献   
63.
《科学世界》2004,(11):14-14
今年l0月2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和周忠和的一篇有关古鸟类飞行的文章。在这篇题为《一早白垩世鸟类的腿羽》的论文中,两位专家报道了一只生活在1.2亿年前的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该鸟腿部的羽毛可能帮助揭开原始鸟类的“短尾”之谜,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  相似文献   
64.
废弃羽毛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废弃羽毛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对微波法促进废羽毛制备氨基酸及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改善即时控制,加强微波化学反应及机理的研究,并继续羽毛水解后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其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利用鹭科鸟类已有微卫星引物进行跨种扩增筛选,获得12对可用于白鹭(Egretta garzetta)的微卫星引物,结合非损伤采集的脱落羽毛样品,在物种分子鉴定和性别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羽毛样品个体识别分析的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体系.在中国沿海的3个白鹭繁殖种群的181样品中,19个羽毛样品由于DNA质量较差未能有效鉴定物种.119个羽毛样品成功地鉴定为白鹭个体,物种鉴定结果可重复率达93.8%.性别鉴定结果可重复率94.1%,119个白鹭羽毛样品当中的28.57%为雄性.基因分型得到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7~22个,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3~0.875和0.779~0.918,没有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基因分型错误率为1.2%.个体识别分析发现其中的2个样品为相同基因型,为重复采集自同一个体脱落的不同羽毛.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白鹭种群遗传结构、扩散模式等保护遗传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且能够为其他鹭科鸟类的脱落羽毛的物种鉴定、性别鉴定、个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暗腹雪鸡青海亚种活动规律及雏鸟羽毛生长和成体秋季换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暗腹雪鸡青海亚种(Tetraogallushimalayensiskoslowi)的季节活动规律、日活动规律、雏鸟羽毛生长顺序和成体秋季换羽等。  相似文献   
67.
鸟羽根据其主要特征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正羽又包括飞羽,尾羽.本文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鸽子的飞羽,尾羽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飞翔功能的飞羽、尾羽主要是由有钩羽小枝、无钩羽小枝两种构成;而不具有飞翔功能的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轴的表面盖为多边形的角质花纹,而髓质层则是由多孔的髓腔构成的.  相似文献   
68.
针对一般的图像光照校正算法会增强光照边缘特征,降低缺陷检测的准确率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自适应平滑改进算法。首先构造了一个新的传导函数,并且证明了传导函数的参数无论如何取值,算法不具有明暗边缘的增强效应,使得光照校正后羽毛纹理没有被增强;然后结合羽毛图像的特点,对局部不一致性的测量指标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好的满足了羽毛图像光照校正的需求,有效的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9.
, 《广东科技》2012,21(20):14-14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要求,以中央“千人计划”和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为引领,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  相似文献   
70.
为认识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下文简称棕囊藻)的下行控制作用,首先通过垂直拖网的方式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丰度的月变化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强额孔雀水蚤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最后,在棕囊藻赤潮易发季节,选择固定站位对棕囊藻囊体数量与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续观测。结果发现,强额孔雀水蚤在广西近岸终年存在;在调查海域,其丰度变化为(1 005±886)ind.·m-3到(10 723±5 168)ind.·m-3,平均值为(5 878±3 373)ind.·m-3。棕囊藻囊体密度高值期出现在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低值期。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水温从16℃到28℃时,其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从(61.55±44.65)×103 cells·ind.·h-1到(73.92±4.66)×103 cells·ind.·h-1,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对摄食率影响并不显著(P>0.05)。较之小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160 μm),以往使用大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505 μm)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进行采样,所得强额孔雀水蚤丰度降低2个数量级。鉴于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而自然海区中又存在高密度的强额孔雀水蚤,推测强额孔雀水蚤是广西近岸单细胞棕囊藻的重要捕食者,其摄食调控在控制棕囊藻赤潮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广西近岸棕囊藻赤潮发生机理时,建议考虑以强额孔雀水蚤为代表的小型桡足类动物的下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