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孔子仁学包含着东方人文主义和中国封建社会道德伦理体系及其建构的方法论。在我国目前的转型期社会,一方面应积极弘扬孔子仁学中的人文主义,达到为先进道德伦理的生成进行“烧荒育肥”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其在构建封建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方面的方法论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先进的道德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3.
孔子生年问题是完全有条件研究清楚的。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一方面系由实岁与虚岁转换所致误,另一方面系由周正与夏正转换所致误。孔子生于夏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从气候及人文环境分析,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似文献   
24.
《世界博览》2013,(8):40-43
在了解了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在世界范围内搅起阵阵改革的教育思想后,我们相信所有的中国家长不会再被这些名号所"忽悠"了,而是关注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些思想如何变成实际的课程?早期教育先进的国家如何培养儿童?以"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为目标的日本幼儿园  相似文献   
25.
孔子的去逝,使其创立的早期儒学团体顿然失去了固有的"精神家园"。如何缅怀恩师、瞭望与守护"精神家园",是摆在此时孔门弟子面前最紧迫的课题。除在孔子庙堂"以时习礼"外,"无得而逾"、"万仞宫墙"等语,是孔门弟子对时人批评与误解的反驳,不仅维护着孔子在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而且扩大了孔子学说的影响,为儒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王浩乐 《河南科技》2011,(15):28-29
<正>《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行的记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所以,可以认为《论语》所阐述的思想最接近孔子本人的思想。一、《论语》的思想1.人具有社会性,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认为,与人的个体性相比,人的社会性应当放在首位,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包括国君,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提高自我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7.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行的记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所以,可以认为《论语》所阐述的思想最接近孔子本人的思想。一、《论语》的思想1.人具有社会性,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孔子认为,与人的个体性相比,人的社会性应当放在首位,在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包括国君,都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提高自我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相似文献   
28.
论和谐     
薛邦城  薛青 《奇闻怪事》2009,(10):107-107
孔子曰:“和为贵,”墨子曰:“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具有精诚团结的意思。要达到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贯穿于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9.
谦虚是中国传统美德。《道德经》和《论语》这两部经典反映了老子与孔子的谦虚观。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总是自谦地认为自己的地位十分低微。在求学和为人处事方面,二位圣贤都表现出谨慎、谦恭的态度。事实上,老子的观点是"无为而无不为",孔子的观点是"待贾者而沽"。这都表明他们渴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谦虚观的践行正好实现了他们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30.
《论语》中曾多次提到“士”,对“士”内在思想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孔子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因此对它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对“士”这一阶层的梳理,从“士”的“志于道”、形成意义的道德自律、广博的胸怀和精神上的尽善尽美等四方面来准确把握“士”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