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效果的差别,以期建立重复性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方法 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11只,10%水合氯醛麻醉后,手术取出带有内膜、肌层、浆膜子宫组织,用可吸收线分别将其缝于左右腹壁各1块,左右肠系膜靠近肠袢处各1块。术后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移植内膜存活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开腹后见移植内膜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或透亮的小囊泡视为造模成功。术后大鼠死亡1只,存活大鼠腹壁移植造模成功率为65%,肠系膜移植造模成功率为95%,χ~2检验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至腹壁的子宫内膜形成的囊肿体积(35.53±22.58)mm~3较肠系膜处(90.29±74.93)mm~3小,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移植至肠系膜更利于存活,且易形成较稳定的生长病灶,更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2.
李建忠  朵鹏 《甘肃科技》2014,30(21):123-124
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主要是通过优化一系列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强调更好地实施止痛、改善液体管理、早期进食及下床活动等方案,来减少或减轻手术应激来达到病人的快速康复和早期出院[1]。而腹腔镜手术技术主要是通过微创操作,减轻疼痛来缓解手术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其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领域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s copic choiecysteetong.LC]。对甘肃省民乐县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312例LC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应用FTS理念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3.
闫晓琨  张学红  陈涛 《甘肃科技》2016,(10):142-143
探讨残余胆囊形成的原因、诊断、预防方法以及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可行性、安全性。回顾对2006年8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例残余胆囊患者经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均无胆漏、出血、肠瘘等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8~24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残余胆囊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二次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残余胆囊成为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
郎景和 《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37-14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病、多发病。课题组在该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病因学观点。即认为,内异症是由异常的子宫在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至盆腹腔,在异地完成粘附、侵袭、血管形成之病理过程,而形成病灶。致病的关键系子宫在位内膜本身,而在位内膜干/祖细胞或其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根本原因。此外,内异症还表现出类肿瘤特质。上述病因学研究结果推进了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近年来在位内膜标志物的检测和局部治疗更反映了“源头”诊疗的新观念。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和新观念,直接影响了临床问题解决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方法:分别应用2%碘酊注射法、单纯囊肿切除术及"囊肿+舌下腺摘除术"治疗12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结果:2%碘酊注射法治疗34例,单纯囊肿切除术治疗11例,"囊肿+舌下腺摘除术"治疗83例,治愈率分别为64.7%、36.36%、100%.结论:通过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作者认为对于全身情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的舌下腺囊肿患者,均主张采用"囊肿+舌下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26.
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61例内异症(EMs组)、59例子宫腺肌病(Ad组)和65例非内异症及腺肌病女性(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以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异症组、腺肌病组和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G/G+G/A基因型患内异症和腺肌病的风险分别为G/G基因型的0.629倍和0.876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COMT基因NlaⅢ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无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机理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1月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及泾阳县医院共10例产后出血应用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性造影及栓塞术后的观察效果。结果:1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过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性造影及栓塞术后,止血时间3~8min,手术时间30~50min,DSA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10例均恢复月经周期,子宫得以保留,随访3-6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微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8.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29.
黄权钰  刘天祥 《甘肃科技》2022,(12):109-111+119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良性肿瘤54例,恶性肿瘤4例。本组良性肿瘤5例行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7例行开放脾切除术。3例恶性肿瘤行开放脾切除术,1例恶性淋巴瘤行根治性脾切除联合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给予化学治疗。良性肿瘤均无复发,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术后随访2年健在,1例纤维肉瘤术后随访3年后失访。2例恶性淋巴瘤随访1例存活2年死亡,1例随访1年存活。影像学是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脾脏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脾良性肿瘤可选择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切除,保留脾脏功能,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脾切为主,并辅以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指板子宫复位法在输卵管结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子宫极度后倾后屈的输卵管结扎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指板子宫复位法,对照组采用手法子宫复位法.结果 观察组复位时间在2 min以内及1次复位成功率为92%,疼痛程度Ⅰ级为84%,Ⅱ级为16%,Ⅲ级为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指板子宫复位法复位时间短,痛苦小,1次复位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