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利用1H NMR、13C NMR、H,H-COSY和H,C-COSY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4S)-4-苄基-3-(2′(E)-丁烯酰基)-2-噁唑烷酮进行了分析,所得数据与其结构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化合物分子内氢键的存在.  相似文献   
32.
水溶烃提供的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读杰  李贤庆  唐友军 《科学通报》2001,46(23):2013-2016
应用油田水中的水溶烃对有争议的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成因进行研究,从而为天然气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水溶烃样品的水溶烃组成中轻组分含量高,重质成分含量低,陕12井和陕78井地层水水溶烃中具有相对较高丰度的三环萜烷,三环萜烷/藿烷的比值分别达到1.48和0.36,孕甾烷和升孕甾烷丰富,藿烷/甾烷低,Pr/Ph低于2.0,反映出以海相碳酸盐有机质生源为主要特征,陕81井样品,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和升孕甾烷缺失,藿烷/甾烷高,Pr/Ph为3.27,主要反映出陆相源岩有机质的贡献,陕37井和陕34井具有微量的三环萜烷,则可能为碳酸盐和陆源有机质混源特征,成熟度参数也同样支持上述推论,以海相碳酸盐有机质生源为主要特征的陕12井和陕78井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以陆相源岩有机质的贡献为主的陕81井则成熟度最低,具有混源贡献的陕37和陕34井样品的成熟度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复方氨酚烷胺片薄层色谱的最好方法。方法:通过变更:展开组分.吸附组分,环境条件,寻找出最适合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斑点清晰可辨,各主要成分分离开,阴性对照试验没有干扰。结论:最适合的薄层色谱有助于复方氨酚烷胺片的真假鉴别。  相似文献   
34.
氨合成系统运行压力高,吨氨气体单耗、综合能耗均偏高;铜洗系统存在物料消耗多、运行成本高;生产操作繁杂,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经常出现出口气体CO、CO2微量跑高造成后工段氨合成触媒活性下降,严重时频繁造成合成系统切气;另外还经常出现铜洗塔起泡带液及设备跑、冒、滴、漏,成为生产的重要污染源,危害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5.
本文扼要阐述了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甙及三萜皂甙元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系统归纳了该属植物中发现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及波谱技术在该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37.
利用红外光谱对烷氧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防水剂与纤维的结合机理进行了探讨,由红外光谱变化出现的1050cm-1峰,提出了N一羟乙基、N-烷氯甲基与纤维上羟基反应的机理,为该防水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探索了2-烷氧甲酰基双环[2,2,1]-5(6)-庚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条件和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丙烯腈(AN)共聚反应的竞聚率,测得它们的r_1和r_2分别为2.31与2.44和0.83与0.02。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2-十一-烷基-1-(双硫脲)乙基咪唑啉(简称SM-2)在盐酸介质中对70-1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在黄铜和紫铜管表面上的成膜性能。结果表明,它优于BTA或MBT。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