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李慧颖 《科技信息》2008,(31):18-18
本论文主要介绍具有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和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换,本论文主要探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22.
《漳州师院学报》2022,(1):21-28
《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后,在寻衅滋事罪项下新增了催收非法债务罪。新罪名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在外观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都是以限制他人自由的方式索取债务,但两者在保护法益、规制对象与行为手段上存在差异。首先,催收非法债务罪不仅着眼于公民人身法益,还兼顾了社会秩序法益,在保护法益的范围上更加全面。其次,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罪名中“非法债务”的内涵外延需要重新界定,不能等同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最后,催收非法债务的行为手段包括使用暴力、胁迫方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以及恐吓、跟踪、骚扰他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该罪名的客观构成要件仅限于法条所列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23.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的另一个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在审判工作中,法官常运用类比推理来填补法律漏洞。类比推理在审判中主要包括两种,即类推适用和判例类推。类比推理在审判中适用的理论基础:"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相似文献   
624.
正一、引言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或工商业标记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所有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是指当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和识别性工商业显著标记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对不法侵权人予以惩处,对受害人给予救济的一项制度[1]。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呈上升趋势,有关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加大,有关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大有"力不从心"之势。  相似文献   
625.
吉尔伯特·赖尔通过无穷后退论证反驳理智论者。为了捍卫理智论,斯坦利与威廉姆森对这一论证进行了重构,突出了行为的意向性特征。然而,他们的辩护存在诸多困难。其实可以借助相关条件,构造一种温和版本的理智论,来调和它与反理智论之间的冲突,它一方面不会导致无穷后退,另一方面刻画了两种知识的必然联系。它将如是之知作为如何之知的证据来源,提出了判断行为是否理智的标准,为解决理智行为与知识之间关系的难题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6.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前有异化为信息网络犯罪之“口袋罪”的倾向,在实践中呈现出扩张适用。这表现为“明知”认定标准的模糊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要件的矮化、“帮助”行为的扩大化以及“情节严重”的虚置化。司法扩张适用不仅导致将应认定为相关联犯罪的共犯情况不当认定为本罪,而且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不符。单以帮助犯正犯化说、量刑规则说、积量构罪说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均存在疑问。立足于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与构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补充功能、强化功能与纠偏功能。以此为指引,可以从理论上提出限缩本罪适用的方法,以及明确本罪与诈骗罪的共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规范本罪在司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