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44篇
教育与普及   2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8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袁枚性灵说推动了清代文学的解放。具体表现为:1.诗人真性情的解放。它是对传统诗学“以礼制情”、“主理抑情”、“以政治功用代替抒情”的反拨。2.创造精神与个性的解放。它一反宋元以来规唐模宋的诗学思想,张扬个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1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在血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卵巢、子宫内膜、胎盘等部位有丰富的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对女性生殖功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VEGF在妇产科领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VEGF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妊娠高血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3.
本文重点讨论了本世纪英美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通过归纳与分析,文章认为本世纪英美文学创作在继承发展十九世纪英美文学传统的同时,在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不同于以前传统的特色.文章从文学主题、形式、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文学流派等几方面论述了本世纪英美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4.
鲁迅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的思想特征和独特的悲剧美学追求.本文对鲁迅小说中悲剧主人公的不幸命运、痛苦灵魂及其悲剧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这些悲剧女性探讨了鲁迅小说的悲剧意识及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5.
怪异文学顶峰——《聊斋志异》,以卓绝的幻化艺术,将数百生气活泼的花妖鬼狐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新异美,真切美,厚蕴美。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指出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妇女的命运遭遇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外,以及造成这种异同的种种原因,从而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8.
文学作品存在着的价值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有当它和审美主体发生关系后,满足读者重要时,它的审美价值才会实现。所以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再创造,读者也能够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9.
表面流派纷呈、思潮迭涌的西方现当代文学批评,呈现着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就是文学批评从全神贯注于研究作者,到绝对关心本文,近年来又明显地转向读者研究。这一由作者到本文,再到读者研究重心的转变以及对作者、本文、读者三者关系的重视,构成了现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的基本走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历来无足轻重的读者及其阅读活动被抬到了决定作品存在价值的地位,读者在文学活动中与作者的地位一样重要。对读者的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英美批评界。当时已有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者——读者及其阅读过程进行研究,随后是法语批评界…  相似文献   
120.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