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1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8篇 |
丛书文集 | 368篇 |
教育与普及 | 21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4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471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652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347篇 |
2008年 | 357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18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煤矿资源的开发中常常由于施工技术不当发生安全事故,其中在煤矿掘进的巷道通过断层漏顶区域时更是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施工安全采矿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煤矿掘进的巷道、断层漏顶区域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希冀对相关行业和技术人员带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光面爆破技术在煤矿岩巷掘进中的应用,减少了围岩位移、松动和破坏,增加安全性;解决了巷道超挖现象,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本文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出光面爆破的参数计算公式和一些参考值,并对光面爆破质重控制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W3214综采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西一采区,该采区倾向长2560m左右,煤层倾角8°-125°,大部分在11°左右。采区内煤层赋存稳定,该工作面2013年10月开始回采,2014年5月开始收作。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加固边坡的新型结构形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西格线预应力锚索应用为背景,分析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的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级组织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积极努力做出了大量工作,开展了有特点、有创新的思想教育活动。文章从开展家属二道防线工作重要性、存在的不足、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抓好家属二道防线工作,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早法门期月骨鱼科(属于盾皮鱼纲节甲鱼目短胸节甲鱼亚目缺棘短胸节甲鱼超科)一新属——布龙鱼(Bulongosteus gen. nov.).新属发现于朱鲁木特组上部辫状河相砾岩和含砾砂岩中,新属的主要特征是:中颈片呈前缘前凸、后缘前凹的三角形,两侧微内凹;副颈片后缘超过中颈片后缘,发育两条感觉管;眶前片加大以致形成眼眶的前背缘,表面具有较为密集的瘤点;缘片前缘加厚形成眼眶后缘, 3条感觉管呈明显"Y"字形;后腹侧片细长.布龙鱼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节甲鱼类,也是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在陆相沉积中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我国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扩展了缺棘短胸节甲鱼类的地理分布和生态范围,也表明缺棘短胸节甲鱼类同晚泥盆世众多鱼类一样也是一类广盐性鱼类. 相似文献
7.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指标确定的原则和Trevor Kletz等提出的本质安全原理和设计方法,在分析现有评价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评价指标,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确认了指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出了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分为内部评价指标和外部评价指标,并设计了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图.较好地解决了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9.
盐酸氟西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结合5-羟色胺受体,可以有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盐酸氟西汀药动学特征呈非线性,毒副作用小,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综述了盐酸氟西汀的三维结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以及盐酸氟西汀目前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药物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约两百年前,在大量的清代广州外销漆器中,一种特殊的“纹章漆器”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属外销漆器中的特殊定制品,更是那个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产物。本文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剃须漆碗”入手,探究和分析纹章漆器的图形由来、历史沿革以及特色价值等方向,并梳理纹章漆器中的传统漆工艺制作特点,欣赏东西方文化在纹章漆器上碰撞产生的灵感火花,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此为理论依据,尽力还原这一时期的皮革加工成型工艺、皮革底胎髹漆工艺、漆器图案纹饰描金工艺、纹章徽标的描金彩绘工艺等技法,再现当年的清代纹章漆器。最终形成可借鉴的传统工艺制作方法和材料研究分析,并将整套技术工艺流程和制作步骤记录留存。在此基础上,以当年的广州蕃坊为切入点,通过对明清时期广州“凯旋门”和近代“漆器西家行”等关键地点进行图像档案搜集整理,初步还原了明清时期广州漆器工坊和皮革工坊生产纹章漆器的过程和工艺。同时为今后更好的研究清代纹章漆器提供了相关史料和详实数据支撑,填补了目前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