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胶乳中作用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萃取、紫外分先先度计等测试分析手段,比较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共聚和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分别聚合后共混两种方式得到的胶乳的性能,探讨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在与丙烯酸酯等乙烯类单体聚合中的行为及其在胶乳中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2.
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乳液及聚合物微胶乳具有超细微粒径、高稳定度、大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等特点,其产品已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微乳液制备聚合物的体系、动力学、聚合机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63.
64.
根据C70胶乳改性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对其混合比、拌制、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仔细的阐述,并对其在水利工程特殊部位的研究推广价值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5.
采用乳液聚合法对天然胶乳接枝季铵盐单体,使其具有抗菌效果。EDS分析结果说明了反应后氮元素含量的增加;XPS分析结果显示C=C键的吸收峰强度明显下降,而C—C键的吸收峰强度有显著增强,且出现了C—N键和C—N 键的特征峰,表明反应后的胶乳材料接枝上了抗菌基团——季铵盐。通过抑菌环试验,得到的抑菌环最小直径为11.8 mm,远远大于(直径≥7 mm)抑菌标准。表明,通过接枝季铵盐单体使胶乳材料对大肠杆菌具有了明显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6.
为了增强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在其基体中引入了纳米银粒子,并对其进行了接枝改性。采用微波辐射法将香草醛与壳聚糖接枝,然后用香草醛还原硝酸银,得到均匀分散于壳聚糖香草醛接枝物(CS-g-VA)胶乳中的纳米银粒子,即Ag/CS-g-VA复合胶乳。探讨了制备Ag/CS-g-VA复合胶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SEM,TEM,FTIR,XRD,UV-vis和TG-DSC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热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Ag/CS-g-VA的较理想条件:香草醛的质量分数为6.0%,CS-g-VA的质量分数为4.0%,硝酸银的浓度为0.20 mol/L。通过抗菌测试研究了Ag/CS-g-VA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Ag/CS-g-VA复合胶乳具有比单一壳聚糖抗菌剂更高效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7.
白炭黑(主要成分为纳米SiO2,nano-SiO2)由于易于制取、绿色环保等优点,现被广泛用于橡胶补强中,但是白炭黑因为结构上的特点,导致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补强能力比炭黑差。利用硅烷偶联剂改善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并研究改性白炭黑和石墨烯(GE)的协同补强作用对天然橡胶(NR)的影响。使用助分散剂单宁酸(TA)修饰的石墨烯与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白炭黑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杂化填料(KS-TGE),与天然橡胶充分混合制得KS-TGE/NR复合材料。经过测试,白炭黑经过改性后不仅改善了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并且其和石墨烯制得的杂化填料与天然橡胶共混后,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与未改性的nano-SiO2/NR相比,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高提升36.3%,断裂伸长率最高提升79.5%,此外KS-TGE/NR仍能保持优异的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8.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69.
研究不同长径比的多壁阵列碳纳米管束(carbon nanotube bundles,CNTBs)非等量替代炭黑N234并用的填料增强体系对天然橡胶(NR)导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非线性拟合分析CNTBs管径与CNTBs/N234并用NR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关系,发现随着CNTBs管径的减小和用量的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逐步提高。通过表征CNTBs在橡胶基体中形成的填料网络,发现CNTBs长径比增大和用量提高会导致杂化填料的分散效果下降即出现Payne效应,使复合材料在动态工况下损耗增大,60℃下7%应变的tanδ和疲劳温升出现增加。此外,添加长径比更大的CNTBs能提升材料的抗湿滑性能,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但对磨耗性能有不利影响,CNTBs添加量为6 phr(相对于每100份以质量计量的橡胶添加的份数)时材料的磨耗体积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0.
为了提高SBS在改性乳化沥青中的掺量,从而提升其性能,本研究自制SBS胶乳作为改性剂,采用一边乳化一边改性的方法制备高掺量SBS改性乳化沥青。实验可得,SBS胶乳固含高达52. 2%,稳定性好;乳化剂CMK-6的最佳掺量为2. 5%; SBS胶乳的掺量高达13%。高掺量SBS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软化点为82℃,5℃延度为42. 2 cm,动力粘度大于20 000 Pa·s,以此为胶结料,可广泛应用于高粘磨耗层、高粘微表处等道路养护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