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41.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 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  相似文献   
242.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is about 80-kin-long and over 10-km-wide UHP bel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discovery of coesite, coesite pseudomorphs and other UHP minerals. It is the largest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reported so far. It has formed due to northward subduc- tion of the Tianshan Paleo-Ocean. U-Pb dating of metamorphic rims of zircons from a coesite-bearing garnet-phengite schist yields a peak UHP metamorphic ages of 320±3.7 Ma. Combined with ages of 233-226 Ma obtained from rims of zircons from retrograded eclogites, a long retrograde metamorphic evolution (〉70 Ma) has been revealed. According to phase equilibria mod- eling, the P-T paths of both coesite-bearing eclogites and garnet-phengite schi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al relaxation, i.e., the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peak lags behind the pressure peak, indicating that the UHP rocks experienced slow and long heating and decompression during exhumation in the subduction channel.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that a small amount of eclogite lenses is wrapped in large volumes of metapelites, and the similar P-T paths of both rock types, we propose that the ex- humation of the UHP eclogites from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exhum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low-density metapelites, which carried the denser eclogites to the Earth's surface.  相似文献   
243.
基于Matlab平台编制的多重分形奇异值分解程序,可以有效地从钦杭成矿带南段文地地区比例尺1∶50 000水系沉积物数据中提取Cu-Pb-Zn矿致地球化学弱异常。结果表明,多重分形奇异值分解技术能够克服Ag、Au矿引起的Cu、Pb、Zn高背景的影响,并从多重地球化学背景中有效提取矿致异常,包括低背景中的弱异常和隐蔽异常。该方法揭示了一系列Cu、Pb、Zn统计方法圈定的异常图上没有显示的、规模不等的矿化异常,其中的一些异常和一系列矿床、矿点、矿化点重和,在未知区得到的弱异常也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义,这为该区矿床勘查提供了新的靶区,为未知矿床的探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4.
<正>北疆特早熟棉区,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干旱少雨、光照资源充足、热量相对不足水源缺乏,昼夜温差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区逐年扩大开辟了特早熟棉区(风险棉区)。  相似文献   
245.
天山廊道在历代西域经略史中皆占据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尤以有唐一代最具典型。天山廊道特有的山地、绿洲、荒漠、气候等地理元素,通过整体性的聚合所发挥出的自然耦合效应,成为驱动天山文明进程的长时段影响因素。基于这一地理视角分析发现,唐朝凭借对天山廊道自然禀赋的掌控有效实施了屯戍经略范式,其在西域的战略推进轨迹大致呈现出沿天山由东至西的地理空间趋向,东天山是唐朝经略西域的肇始地与大后方,中天山是发轫与攻略地,西天山则是唐朝固守西域的关键,同时也是导致唐朝西域政局不稳的症结。概而言之,天山廊道是唐廷能够实现百年西域经略的关键战略场域。  相似文献   
246.
瑞香科假狼毒属(Stelleropsis Pobed.)植物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和阿尔泰假狼毒(Stelleropsis altaica)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索氏提取器及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天山假狼毒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同属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一种植物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因提取方法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7.
从已建立的天山雪莲抗寒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了雪莲的PsbO基因,发现该基因全长1145bp,编码329个氨基酸。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表达,同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并获得了部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48.
中天山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组成和形成历史,是揭示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 本文对分布在中天山地块阿拉塔格地区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 两个研究样品中的岩浆结晶锆石分别获得了945±6和942±6 Ma的原岩形成年龄,揭示了阿拉塔格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 这些岩浆结晶锆石的Hf模式年龄远大于其结晶年龄,分别为1.82~2.22和1.70~2.03 Ga,反映了它们的岩浆均起源于古老地壳的再造. 但是这一古元古代的Hf模式年龄很可能是新元古代地壳中不同时代古老地壳物质混合的结果. 在这两个花岗片麻岩中还获得了989~1617 Ma的继承碎屑锆石年龄,它们具有变化较大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模式年龄为1.54~2.30 Ga,且部分1.4~1.6 Ga锆石具有接近亏损地幔的176Hf/177Hf初始值,反映了中元古代时期在中天山地块存在新生地壳形成和古老地壳再造事件,显示出与塔里木克拉通显著不同的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 中天山地块的前寒武纪地壳基底可能并不是来自塔里木克拉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49.
新疆天山中段植被分布规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独库(独山子至库车)公路这一纵剖面来研究天山中段这一区域内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域内有种子植物50科184属371种,其植物区系以种类成分相对贫乏和地理成分复杂为特征,植被类型丰富,植被垂直带谱完整,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显著且各植被带具有各自的植被分布特点,植被分布具有干旱性的特征和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50.
针对天山北麓山区黄土滑坡灾害,研究该区黄土湿陷干燥过程中的收缩特性和规律。通过对3种不同初始含水率土样的9次干湿循环下的收缩试验,获得收缩率和含水率随循环时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对不同循环次数下土体收缩曲线的相似趋势进行拟合,获得该区不同循环条件下的黄土收缩曲线方程,得到一定含水率下线缩率与循环次数呈指数关系,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最终线缩率变小;土体的线缩主要发生在直线收缩阶段,对这个阶段进行拟合得到表征干湿循环次数与收缩系数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收缩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呈较好的指数关系;黄土的脱湿变形分为裂纹变形和收缩变形,利用PCAS软件分析干湿循环下土样表面裂隙规律,前三次循环试样边缘出现裂隙,到五次循环时,裂纹和收缩变形明显,第7次循环结束后,收缩变形进入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