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1篇 |
教育与普及 | 4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篇 |
现状及发展 | 9篇 |
综合类 | 10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8-63
目的研究周龄和性别对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不同周龄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值背景资料。方法离乳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12、24、48周龄4个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同性别周龄间和同周龄性别间指标差异。结果 4周龄与12、24、48周龄大鼠的生理指标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嗜碱性细胞数(BA#)、嗜碱性细胞百分比(BA%)及生化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血糖(GLU)、肌酐(CRE)、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周龄大鼠血液BA%和24周龄大鼠血液BA#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WBC、RBC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8周龄大鼠血液MCH、PCT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龄大鼠血液CRE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龄大鼠血液AST、CHOL、BUN和48周龄大鼠血液GLU均为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和24周龄大鼠血液ALP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同性别不同周龄的SPF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周龄不同性别的SD大鼠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党参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和2个党参多糖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中脑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个党参多糖和依达拉奉组大鼠术前连续14 d给予相对应的药物,于再灌注后24 h取样,采用尼氏染色和HE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脑含水量及伊文思蓝法以评估卒中,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党参多糖高、低2个剂量组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党参多糖高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及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党参多糖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血清中NSE和S100-β水平,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是指通过筛选自发突变或者基因工程改造建立的缺失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分,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发展较为成熟,为人源化、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干细胞移植以及传染性疾病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与小鼠相比,大鼠具有体型更大,代谢和生理与人更接近,更易进行手术操作、样本获取,以及长期应用于临床前毒理和药理的评估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免疫缺陷大鼠模型。文章通过动物模型之间的比较,着重综述了免疫缺陷大鼠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在干细胞研究和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35.
将23只帕金森病(PD)成功模型大鼠分别进行11C-Raclopride 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上升,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统计比较,p值为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通过PET多巴胺D2受体成像在体显示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2受体状态,再结合行为学观察可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标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36.
不同麻醉药对大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麻醉药对大鼠的麻醉效果。方法将SD、Wistar和Lewis大鼠分为10组,分别用不同麻醉药按不同剂量进行麻醉。结果不同种类的麻醉药对大鼠产生的麻醉效果略有不同。结论结合实验要求选用麻醉药种类与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37.
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氯胺酮诱导膀胱炎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基于氯胺酮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膀胱炎模型,选择不同时间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膀胱收缩功能,收集大鼠膀胱组织,常规病理染色观察膀胱粘膜及逼尿肌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HSP27在逼尿肌中的表达水平.实验后观察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动力学表现为膀胱收缩频率显著增加及初感膀胱容量明显减小;对照组膀胱组织无明显病理及免疫表达变化,而实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膀胱粘膜充血,炎症细胞浸润,HSP27表达水平的上升,且HSP27表达水平与诱导时间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HSP2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氯胺酮膀胱炎的逼尿肌收缩活动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枸杞子-7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枸杞子-7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喂药1个月后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高、中、低切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枸杞子-7高、低剂量组高切和低切明显下降(P〈0.05);枸杞子-7高、低剂量组与米非司酮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枸杞子-7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液流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PF)染色对诊断缺血/再灌注心肌缺血缺氧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15min,再灌1h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HBPF染色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心肌明确显示心肌细胞红染呈灶状分布,而HE染色无改变.结论HBPF染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间2、4、6和8周)IL-6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模型组,在成模后2、4、6和8周其在位、异位子宫内膜IL-6mRNA的表达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IL-6mRNA可能与内异症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