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1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5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玉米手机     
《河南科技》2010,(6):94-94
Mio宇达电通导航仪作为世博会指定GPS导航设备,不仅提供了世博园的详尽地图以及中国大陆的最新地图.还将展会周边的旅游资讯集成“世博旅游电子书”收入其中,并在展会期间提供租赁服务。  相似文献   
62.
63.
《国际学术动态》2009,(6):44-44
2008年7月10-13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上海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6届国际城市语言研讨会成功举行。出席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共24人,来自美国、荷兰、德国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会议主题是“中国和欧洲的工业化、语言接触以及身份的形成”。各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交大会的论文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71203工作面断层情况及前期准备工作,阐述了综采过断层的工艺,指出在断层部分进行回采卧底留顶快速直推法通过断层,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5.
电梯轿厢架的工作机理和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辉 《科技资讯》2009,(25):143-144
轿厢架在保证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梯轿厢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支撑方式的液压电梯剖面图,然后研究了11吨液压电梯的轿厢架的组成和工作机理,最后深入探讨了轿厢架的受力分析和约束分析情况,为设计出安全、合理、经济的轿厢架结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5月13日~14日,在中国计量学院举行的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270余名稀土发光材料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带来了当前国内外稀土发光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主体方向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7.
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从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角度对黔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L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为范围广泛的暴露溶蚀作用;与T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和混合水成岩环境,其中后者会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而向大陆迁移;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的胶结作用及高位晚期的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溶蚀、胶结和白云石化作用.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成岩时间长、强度大,并且在黔南可进行区域对比;与Ⅱ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成岩作用发育规模小,对碳酸盐岩的改造能力较弱.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及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能力强,往往可形成厚层的白云岩及规模较大的溶蚀孔洞体系,因此,可以作为有利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的有力地质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8.
Mesozo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ic belt. Precise U-Pb dating on these granitoids can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 and thus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magma sources. This study presents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analyses for two intrusions at Changba and Huangzhuguan in western Qinling. Zircon U-Pb ages for central and marginal phases of the Huangzhuguang intrusion are 214±1 Ma and 213±3 Ma, respectively. Zircons from the Changba intrusion yield a dominant cluster with an U-Pb age of 213±2 Ma. Collectively, these ages are younger than ages of 220 to 240 Ma for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due to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Block, corresponding to syn-exhumation magmatism. Some inherited zircons occur in the Changba intrusion, yielding a weighted mean of 206Pb/238U ages at 757±14 M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ba intrusion has the crustal source of mid-Neoproterozoic ages and a tectonic affinity to the South China Block. Geochemically, the two intrusuons are both rich in LILE and LREE but depleted in HFSE and HREE, similar to arc-type igneous rocks. The Huangzhuguang intrusion exhibits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SiO2 and the other major oxides, implying chemical evolution from a cognate magma source. It contains mafic enclaves, suggesting possible mixing of felsic-mafic magmas. The Changba granite is rich in Si and K but poor in Fe and Mg as well as has a high value of Fe*, suggesting strong differentiation of granitic magma. Therefore, the two intrus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Late Triassic anatexi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Block. This process may be coupled with exhumation of the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stage of late collision.  相似文献   
69.
记得还是读小学、初中时,每次看到人们在文中提起,或是自己想到未来遥远的21世纪的时候,都会强烈地感觉到,那一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和需要畅想的极其伟大的时代。但是,现在,仿佛就是在转眼之间,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已经过去了。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来回顾和讨论中国电影在这一个10年中的发展嬗变问题,是非  相似文献   
70.
东昆仑金水口南变余辉长岩地球化学及锆石定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限定东昆仑造山带在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时限.方法 依据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判别变余辉长岩的构造属性,并通过LA-ICP-MS对其中的锆石进行U-Pb测年.结果 变余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LREE)及高场强元素(Nb,Ta)弱亏损,形成于较典型的大陆裂谷环境;U-Pb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变余辉长岩形成年龄为(796±41)Ma(MSWD=0.47).结论 东昆仑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裂解的时间为(796±41)Ma(MSWD=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