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40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441篇
教育与普及   5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5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73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了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法.采用Venusil MP C18(2)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测定了16批狼毒大戟根和地上部分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r0.999 3)及分离度(R1.5)均良好;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6.59%~99.13%,RSD≤1.36%;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7.60%~99.46%,RSD≤1.52%.16批狼毒大戟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较大差异;由聚类分析可知,同一产地、不同居群狼毒大戟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并没有聚集在一枝上;同时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高于地上部分,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除外.由此表明,这不仅能比较云南产狼毒大戟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的差异性,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工具探索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指数、土壤生态指数、大气生态指数与生物生态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建设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靠近上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低高集聚区转变,邻近下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高低集聚区转变.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指数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逐渐由上游地区向中游地区扩大;冷点区域集中于中下游地区,逐渐由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缩小.  相似文献   
993.
994.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扶正清毒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采用 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 ℃,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体积比38:62)为流动相,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30 nm。 结果显示,芍药苷溶液在0.079 1~0.988 0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10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2%(n=6)。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乙肝扶正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条件对山东中西部PM2.5污染的影响,利用气象及PM2.5浓度资料,选取济南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诊断分析了大气环流背景及气象演变过程对2014年1月济南市PM2.5浓度的影响,建立济南静稳指数公式。结果表明:2014年1月华东北部至华北南部地面至对流层中层风速均为负距平,水平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偏南风异常加强了南方水汽的输送,有利于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推高了PM2.5浓度;对流层低层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逆温增多,垂直方向污染扩散能力差;500 hPa异常高压,抑制了东亚大槽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污染物在底层的累积。天气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地面水平方向及高空垂直方向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均有影响,地面风速偏弱(偏强),高(低)湿度,风场辐合(辐散)时,PM2.5污染偏高(偏低);边界层高度降低(升高),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上升),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增强(减弱)时,PM2.5污染升高(降低)。静稳指数对于空气质量及重污染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大气环保技术线上推广成为必然, 但目前平台建设仍在起步阶段, 对平台影响因素的分析数据极少, 不利于平台的建立和推广. 采用类比法和调研法, 对线上平台用户行为以及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北京、江苏、福建、山东的用户对线上平台的关注度位居前四, 分别占总浏览量(page view, PV)的 12.69%, 9.6%, 8.73% 和 8.49%; 平台中大气环保技术来源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韩国和美国, 其中中国技术占比达 61%; 我国环保技术发展迅速, 但用户对国外技术关注度较高, 对国内技术的浏览量仅占 10%; 用户关注度首位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为脱硝技术; 政府型平台公信力最强, 而商业型平台资源丰富, 但是公信力较低. 综合上述分析, 得出线上技术推广影响因素主要有技术推广的平台影响力、完整度、友好度、价值度 4 个方面. 因此, 在大气环保技术线上推广平台建设中, 首先要解决平台自身的推广问题, 同时保障平台中各技术、企业、内容等信息的完整、规范和价值提升, 如此才能提升线上推广平台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究适合西昌市大气重金属苔藓监测的方法,筛选适宜的苔藓监测物种,采集分析了西昌市主要区域冬季苔藓植物的生理生化等特征。通过对苔藓植物的可溶性蛋白、超氧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和重金属质量分数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富集色素、生长优势突出、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物种。结果表明: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牛舌藓(Anomodon minor)抗氧化酶含量最高,美喙藓(Eurhynchium pulchellum (hedw.) jenn.)的重金属富集程度相对较最高,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的重金属富集程度次之,牛舌藓、大灰藓重金属富集能力较低。综合比较表明美喙藓和鳞叶2种苔藓植物是适宜西昌市大气重金属监测的物种。  相似文献   
998.
研究发现,用常规系统分析方法测定植物材料中各类糖的含量时,非还原糖和多糖都有出现负值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还原糖大水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经2%HCl100℃水解3h,葡萄糖损失16.96%,果糖损失62.51%,用芸苔花粉水提取液进行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解头1h内,含糖量急遽降低,以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地面空气簇射陈列探寻来自天体点源的能量范围为10~(13)ev的Gamma射线,需要从纬度和海拔高度上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阵址。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显示在合适的纬度下,选择高山阵址观测Gamma射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同一原初能量的Gamma射线诱导的空气簇射比强子诱导的空气簇射的电子数多,而簇射本身又具有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如果我们在簇射发展的极盛期观测,则显然提高信噪比和观测精度,因此高山观测是明智的选择。西藏羊八井阵列(4300m,a,s,l)观测处于北半球中赤纬带的点源(如Cygx—3,Herx—1和Crab pulsar等)方面比世界上其它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玻利维亚的Chacaltaya山(5200m,s,s,l)阵列对于处于南半球的低、中赤纬带的点源的观测比世界上其他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多,而南极(3300m,a,s,l)除了险恶的气候条件外则是观测SN1987A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硝酸十氢氟酸+H_2O_2体系和高压密封罐技术消解大气悬浮颗粒物样品。并采用不锈钢缝管与火焰原子吸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Zn,Pb和Cd进行测定,提高灵敏度1.2~3.4倍。对Cu,Mn,Ni,Co和Mg采用常规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微量脉冲进样技术,使得样品消解后定容的体积由原来的50mL减少到10mL。从而在相同灵敏度条件下,使采样时间由10h缩短到2h.该方法对各测定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平均回收率为85.9%~1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