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系统科学   111篇
丛书文集   427篇
教育与普及   7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4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49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61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揭示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在地下环境中的运移规律,从辽河油田采集石油污染土壤样品,运用沉降法分别提取3个粒级(5μm、2μm、1μm)的胶体.并对这些胶体的主要理化特征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在石英砂多孔介质中上述胶体的运移行为,以及p H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子对该运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粒级胶体的粒径分布分别在4.8~5.7μm、1.9~2.3μm和0.9~1.2μm;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微观形貌呈现片状;当p H从4升到9,3个粒级胶体Zeta电位的变化范围分别在-40.4~-32.4 m V、-49.8~-35.0 m V和-52.4~-24.0 m V;相应地,3个粒级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回收率(MR)变化范围分别为31.62%~63.39%、58.55%~81.25%和62.27%~83.51%.这些说明p H对胶体的运移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溶液条件更有利于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随着离子强度从0.001 mmol/L升高到1 mmol/L,3个粒级胶体穿透曲线MR均逐渐降低.说明无机离子使胶体迁移能力降低.同时,小粒径胶体更容易穿透多孔介质.  相似文献   
902.
在多个排污权交易者随时到达拍卖平台投标并随时离开拍卖平台的前提下,采用网上双边拍卖模式对排污权交易进行建模,并设计了一种公平、有效的拍卖机制。该机制不仅能在完全未知将来投标序列的情况下立即对当前投标做出分配和支付的决策,而且满足激励相容性、个体理性、实时出清和弱预算平衡的要求,使得排污权从治理成本低的污染者流向治理成本高的污染者,从而降低了全社会的污染治理成本。最后通过一个排污权交易的算例描述了如何实现本文提出的网上双边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903.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事故树对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矿山周边土壤中U、Cd、Cr、Cu、Mn、Ni、Pb、Zn八种重金属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离铀矿山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个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的水平.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重污染,元素U为重污染至极重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元素Ni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强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Ni,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904.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GGA-PBE泛函在DNP 4.4基组的水平上对聚酰亚胺单体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并与部分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由于氟原子的强吸电子能力,含氟单体的总能远低于非含氟单体。非含氟单体紫外吸光系数ε为1.407 87×106L/(mol·cm);含氟单体的紫外吸光系数ε稍大,为1.533 91×106L/(mol·cm)。从二者的态密度可以看出,加氟之后,在-24 Ha处出现了较大的态密度峰值,主要来源于氟原子1s轨道的贡献;在-14 Ha处态密度不变,这是氮原子的特征能态;在-10 Ha处态密度有所减小,因为氟取代了甲基上的氢,而氟在该处不存在量子态。费米能级附近,紫外吸收对应的能量出现在这个区域中,除了费米能级以上第一个峰值外,其他峰值均有所增大,在-1 Ha处出现了两个非含氟单体中不存在的峰,因此紫外吸收能量相应增强。计算结果表明,掺氟有助于紫外吸收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905.
根据面源污染的过程机理、来源途径和成因分析,针对辽河源头区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坡耕地较多的特点,通过设置坡地面源试验小区的方法,重点研究坡耕地面源污染物源头控制和途径控制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研究认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是从污染途径上控制面源污染的最佳技术,同时从农药和化肥减量化等源头控制角度加以辅助,最大限度降低坡地面源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6.
内容中心网络缓存污染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容中心网络是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的研究热点,但其安全性研究国内外均尚处于起步阶段。文中针对内容中心网络如何防御Locality-Disruption和False-Locality两类典型缓存污染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两种缓存污染防御策略:基于稳态内容存储分布的CPDP-SCCD与基于内容请求分布的CPDP-CRD,对比分析了基于内容请求分布以及基于稳态内容存储分布的防御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较基于内容请求分布类策略仅对于Locality-Disruption攻击有防御效果,CPDP-SCCD的综合性能更佳,可以同时有效控制Locality-Disruption与False-Locality两类攻击。  相似文献   
907.
选择三种含铁吸附剂FeO_xH_y、Fe_3O_4和MnFe_2O_4,分别预沉积到超滤膜表面的方式,通过对比3种蛋白质引起的膜通量变化;并分析超滤膜表明形态,探究超滤过程中蛋白质对膜污染的作用以及吸附剂对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造成的膜污染最严重;预沉积MnFe_2O_4的对OVA的吸附效果,预沉积Fe_3O_4对OVA的吸附效果较差,对膜污染没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08.
DMF在加热条件下可促进1,1-二芳基乙烯与二氟碘乙酸乙酯的二氟烷基化自由基反应,生成2,2-二氟-4,4-二芳基-3-烯酸乙酯.提出在无催化剂、无氧化剂条件下,1,1-二芳基乙烯基化合物的偕-二氟烷基化反应的新方法.首先,DMF在加热条件下促进ICF2COOEt生成·CF2COOEt自由基.然后加成到1,1-二芳基乙烯上,得到二氟烷基化的二芳基烯烃化合物.并对底物适用性进行探究,合成一系列不同取代基的二氟烷基化烯烃.结合实验及查阅相关文献,推测该反应可能经历了自由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909.
为探索涂层内部缺陷结构对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APS-TBCs)抗冲蚀的影响,建立了含有大量随机分布圆形孔隙的大气等离子热障涂层模型。基于显式动力学算法并结合脆性断裂准则,模拟了粒子冲击作用下陶瓷层内裂纹扩展、冲蚀破碎等失效现象,获取了陶瓷层内孔隙半径(0.1~5μm)、孔隙率(0~20%)等关键参数与冲蚀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圆形孔隙结构会使热障涂层冲蚀性能发生改变;对于某特定孔隙率存在最优孔隙半径,使其抗冲蚀性优于无孔隙结构的热障涂层;对于某特定孔隙半径,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涂层冲蚀质量逐渐趋于稳定。此项研究可为预测涂层服役寿命、改进等离子喷涂制备工艺、提高其抗冲蚀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10.
分析非点源污染对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为了解犟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提供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sesment tool)模型,在缺乏水文资料的犟河流域采用参数移植法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参数移植法,通过上级流域的模拟得到用于犟河流域模拟的各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评价分别为(氨氮R2=0.77,NSE=0.75;总磷R2=0.77,NSE=0.73).研究表明SWAT模型在犟河流域具有适用性,基于SWAT模型进行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犟河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其污染负荷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