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秸秆作为一种可靠稳定的可再生资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降解难度大、利用率低。为提高秸秆的全组分、高效利用,以稻秸秆为原材料、单质Cu为催化剂、有机溶剂为浸取剂,开发了高效多相催化浸取降解秸秆方法,实现秸秆全组分利用。考察了不同浸取剂及反应条件对秸秆降解的影响,同时对木质素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当秸秆颗粒粒径为250~630μm、催化剂粒径为48~74μm、催化剂与秸秆的质量比为3∶10、秸秆与浸取剂的质量比为1∶10、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 h、H2反应压力为4 MPa、1,4-丁二醇与水的质量比为7∶3时,秸秆降解率可达70.2%,可溶性糖和木质素的产率分别达到42.4%和80.6%。多相催化浸取方法为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高效降解及全组分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
如今,95%以上化学产品都是通过催化过程制造的,研发出更高效的催化材料成为众多研究者努力的方向.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金属-有机框架介导结构(MOFMSs)保留了MOFs母体的大多数特性,如高孔隙率、结构可调性和高金属负载率等,为新型固体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机会.根据金属节点对MOFs前驱体进行了分类,综述了MOFMSs在多相催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MOFMSs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3.
采用原位聚合担载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钠担载 NaOH 的氢氧化钠/聚丙烯酸钠(NaOH/NaPAA)固体碱催化剂,研究了固体碱催化剂的吸水性、保水性和碱性,并考察了其催化橄榄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NaOH 担载量对 NaOH/NaPAA 固体碱催化剂的吸水倍率影响明显,随着 NaOH 担载量增加,吸水倍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担载量为7.5 mmol时,吸水倍率呈现最大值,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碱量随 NaOH 担载量的增加而增大,碱强度达15.0 - < 18.4;催化橄榄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NaOH/NaPAA 固体碱催化剂显示了高酯交换活性和耐水性;在反应温度为 60 ℃、醇油物质的量比为 6: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3 %、反应时间为 2h 的条件下,对于不含水的原料油,甲酯产率达到 96.10 %,原料油含水量增大到2% 时,甲酯产率仍可达到 87.26%。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讨论氧气制备实验中出现的制氧量少的问题,提出制氧量少是因为药品、器具不干燥,并不是因为所用药品量少而引起的,并提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相比传统的多孔碳和无机沸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制备方便、易于修饰、高孔隙率、比表面积大、框架规模大小可调等优点,在气体存储、吸附分离、多相催化、磁学等广泛应用.文章结合作者实验室的研究,介绍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评估了MOFs作为催化剂的潜力,重点从MOFs的结构要素出发总结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的应用现状;讨论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需要重视的问题,为定向合成此类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6.
利用多相稀土催化臭氧氧化法对浓度为200 mg.L-1的1 L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以稀土催化剂投加量、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来优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2,稀土催化剂投加量为5 g,反应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该方法应用于废水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7.
朱君江  杨向光  许雪莲  魏可镁 《科学通报》2005,50(24):2804-2805
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类钙钛石La2&#8722;xSrxMO4 (0.0≤x≤1.0; M = Cu, Ni)上CH4和CO的完全氧化反应. 发现对于同面的CO氧化反应, 催化剂活性主要与其在循环伏安曲线中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峰面积有关, 峰面积越大, 活性越高. 而对于异面的CH4氧化反应, 催化剂活性主要与其在循环伏安曲线中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有关, 电位差越小, 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38.
HZSM-5催化甲缩醛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间歇反应方式下考察了采用HZSM-5(si/Al=38;交换4次)为催化剂,以AR级甲醛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甲缩醛的各种影响因素.遴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5℃,甲醛与甲醇投料摩尔比为1:2.5,瞬间加入6.5%的催化剂,反应时间为1.5h.甲缩醛的平均收率以甲醛计达53%。  相似文献   
39.
多相催化氧化降解苯酚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过程.结果表明,非晶铁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氧化降解苯酚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醌和低级脂肪酸,其降解机理是羟基自由基攻击苯环上OH的邻位或对位而使苯环开环,生成低级脂肪酸,并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苯酚得以降解.  相似文献   
40.
采用浸渍法制备新型负载型催化剂Ce AC, 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FR)对其进行表征; 将其作为催化剂, 考察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水中微量污染物芘和荧蒽两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的去除效果. 对比不同工艺及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处理效果, 分析去除机理, 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实验. 结果表明, 铈催化剂参与的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工艺对芘和荧蒽的去除效果较好, 处理条件温和, 处理后的水样毒性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