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45篇
  免费   2692篇
  国内免费   6119篇
系统科学   9335篇
丛书文集   2907篇
教育与普及   13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2篇
现状及发展   66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4644篇
  2024年   688篇
  2023年   2208篇
  2022年   2249篇
  2021年   2569篇
  2020年   2060篇
  2019年   2019篇
  2018年   1204篇
  2017年   1570篇
  2016年   1803篇
  2015年   2568篇
  2014年   4173篇
  2013年   3885篇
  2012年   4332篇
  2011年   4563篇
  2010年   4553篇
  2009年   5284篇
  2008年   5519篇
  2007年   4978篇
  2006年   4195篇
  2005年   3695篇
  2004年   3266篇
  2003年   3109篇
  2002年   2870篇
  2001年   2632篇
  2000年   2012篇
  1999年   1735篇
  1998年   1430篇
  1997年   1392篇
  1996年   1261篇
  1995年   1017篇
  1994年   872篇
  1993年   689篇
  1992年   675篇
  1991年   586篇
  1990年   575篇
  1989年   483篇
  1988年   306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电流变流体是一种智能软物质,圆盘式电流变传动机构是电流变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电流变传动机构的动态模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用时间序列模型和功率谱密度,来确定实际系统的动态参数,测试和控制过程采用NI虚拟仪器构建的系统自动进行,这是一个通用的动力学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882.
从毛细管的微分方程模型出发,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类比设计法的理论公式,提高了毛细管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83.
研究多原子极性半导体中强耦合体极化子内部激发态的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计算多原子极性半导体中强耦合体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能量。  相似文献   
884.
研究多原子晶体中强耦合表面极化子的性质.采用Tokuda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导出了表面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声子平均数,讨论了多原子晶体中强耦合表面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声子平均数与拉格朗日乘子u和电子一声子耦合参数α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极化子的振动频率λ和声子平均数N随耦合参数α和拉格朗日乘子u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85.
研究多原子晶体中纯二维电子与表面光学声子的相互作用性质,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方法计算了多原子晶体中纯二维弱耦合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能量.结果表明:多原子晶体中纯二维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能量表示为耦合常数αn的幂级数,不仅包括不同支SO声子与电子耦合的能量,还包括不同支SO声子间相互作用贡献的附加能量.  相似文献   
886.
灰色系统与时序组合模型在高层建筑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视为具有确定性趋势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运用灰色GM(1,1)模型提取其中的趋势项,用AR(n)模型表示随机残差项,利用灰色-时序组合模型进行沉降预测.算例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高层建筑沉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87.
文章通过分析家庭收入与金融资产的关系,建立了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参数模型.利用C0———半群理论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样.  相似文献   
888.
多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协方差阵、特征函数及母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多元分布的数学期望、协方差阵,特征函数及母函数,得到了一系列应用公式.  相似文献   
889.
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对抗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反相器电路为例。介绍了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结构;采用双端pnpn结结构模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CMOS电路闩锁效应的形成机理;介绍了在电路版图级、工艺级和电路应用时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避免、降低或消除闩锁的形成。这是CMOS集成电路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9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汾河太原段河床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其升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在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存在形态主要以难溶残余态存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4.20%,53.06%;(2)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河床沉积物对铬铜的吸附性能很强,且随pH的升高而略有增加,2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终点,pH=5时,残留量仅为[Cu^2 ]=4μg/g、[Cr^6 ]=11μg/g,随pH的升高和净度的增加而减小,但[Cr^6 ]、[Cu^2 ]升迁释放量很小,仅占总量的1.1%-0.9%和4.3%-1.9%;(3)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升迁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