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3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170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01.
将PET与共聚酯共混纺制中空共混纤维,经碱处理后形成多孔的高吸水涤纶。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热收缩仪等测试对高吸水涤纶纤维和共混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高吸水涤纶染色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吸水涤纶纤维与共混纤维相比较,不仅具有许多微孔,而且结晶度高,晶粒尺寸大,单位非晶体积大,非晶区结构紧密;高吸水涤纶的上染量与保水率呈指数关系。由此推论高吸水涤纶上染量高主要是由于纤维中微孔的吸附染料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用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多孔硅样品,研究了样品在室温下受温下受紫外光(355nm)激发的发光特性,发现着阳极氧化电流密度和腐蚀时间的增加,发光峰呈蓝移,用KOH溶液和水对多孔硅处理,发光光谱有明显变化,解释了有关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03.
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提出了计算聚合物溶液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证实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享的机理在于提高了非均质油藏的波及体积,而并非减小了最终残余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4.
多孔平面射流混合区流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ε湍流模型和混合有限分析法,模拟均匀排列无限多孔平面射流混合区内的流动。计算了不同相对孔间间距对混合区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关系。所得结果较为理想,对研究均匀排列多孔射流的流动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在制取粉末冶金多孔阻焰材料时,根据Pekle准数推算出燃气火焰熄灭的临界熄火孔径值,依据此值来确定原料粉末粒度和制取工艺参数,从而可使所制材料的孔径准确符合临界熄火孔径值要求,其材料能有效地发挥阻焰、熄火、防爆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HF-HNO3水溶液中化学浸蚀单晶硅,得到了具有可见光致发光的多孔硅层(PSL)。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化学浸蚀后的表面呈绒面状,说明浸蚀具有各向异性。浸蚀过程中出现显色循环,当显色处于临界时间时,样品光致发光最强,与阳极氧化样品相比,化学浸蚀形成多孔硅的光致发光强度要弱近一个数量级,其峰值能量为1.94-2.04eV,半峰宽(FWHM)为0.35-0.41eV。还对比讨论了阳  相似文献   
107.
王惟彪 《科学通报》1995,40(4):382-382
发光多孔硅材料的研究作为21世纪的关键新技术而受到重视,因为可用便宜而且工艺成熟的硅材料制备发光器件,实现全硅光电子集成.由于硅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如果能实现多孔硅发光的应用,将给光电子行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现在多孔硅已实现了红、绿、蓝光的发射,电致发光也已实现,使多孔硅向实用化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8.
Er离子注入多孔硅的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仪 《科学通报》1995,40(9):781-781
硅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室温下硅的禁带宽度为1.11 eV,相应的发光波长为1.14μm.在近红外波段,硅是间接带材料,发光效率很低,无法在光电子领域实际应用.近年来,人们用稀土离子Er掺入硅中,获得了Er~(3+)离子在1.54μm的近红外发光.这正是光纤传输的最低损耗波段.在掺Er的硅基材料上能否获得有实用功率的发光或激光器件,人们对此表现了极大兴趣.然而,理论评估表明前景不容乐  相似文献   
10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沸腾换热、多孔物质内传热传质及毛细管中两相流的理论及实验,提出了烧型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改进模型,再据此而得到新的烧结型多孔表面泡态沸腾换热关联式,与实验结果比较,偏差在士30%以内。关联式适用于F-11,F-12,F-22,F-113,F-114。  相似文献   
110.
利用胶结砂和填充砂2种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通过岩心流动试验的方法评价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体系(HACDS)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性能.试验表明:随多孔介质中HACDS注入量的增加,水驱压力波浪式升高;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HACDS的残余阻力系数远大于同浓度的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成胶后的HACDS较未成胶的HACDS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HACDS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HACDS的突破压力梯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且重复注入后,突破压力梯度大幅提高,是一种较好的调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