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系统科学   207篇
丛书文集   877篇
教育与普及   8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46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2780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1877篇
  2013年   1889篇
  2012年   2263篇
  2011年   2340篇
  2010年   2367篇
  2009年   2575篇
  2008年   2802篇
  2007年   2556篇
  2006年   1667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1248篇
  2003年   1110篇
  2002年   910篇
  2001年   787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都非常清楚,服饰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相比之下,东方人的服饰更为内敛,而阿拉伯人的服饰只能说保守;又如,医生、教师、律师、服务员等不同的行业着装也不同。当然,直销从业人员,甚至同为直销从业人员而不同的直销企业成员,服饰也可以独具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82.
整体护理在攀钢总医院干部病房的实施不仅使病人得到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还使传统的护理工作群体转变为高效的护理工作团队,并促进了新的组织文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云南省直苴村民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心理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展开民族服饰及其流变关系研究;期望由此展开对民族服饰在当代服装流行文化中的意义、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4.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野生动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了我国各省主要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内民族的分布状况.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绘制成图,通过绘制的中国主要珍贵濒危动物分布图、权重后的珍惜野生动物分布图,以及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州、县)的民族分布图,可以看出在民族成份聚集的边疆省份,其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应较多.文章最后还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5.
壮族具有一种可称为广纳性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平等和吸纳和对苗瑶文化、汉族文化的宽容和吸纳 ,形成了壮族许多再生文化、杂糅文化形态 ,也使壮族文化符合生态文化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86.
浅议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要素的分析,阐述了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指出了控制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7.
本从语言与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教学与化因素的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得出结论:大学英语教学只有通过化因素的教学这一过程才能实现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8.
89.
通过对数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素质的培养模式等问题的探讨 ,试图倡导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90.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固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