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主要从流派的角度对宋末元初的诗坛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宋末元初的诗歌创作在表现出繁荣风貌的同时,又分别流衍着江西诗派、四灵诗派、江湖诗派及理学家的诗风。另外,在地域差异及易代之际的政治背景下,诗坛还表现出南北诗风的不同。从中既可看出宋诗风格的继续流衍,同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也恰恰暴露出诗歌创作的一些不足。因此,诗学思想的重新建构成为了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2.
胡应麟品评历代诗歌的著作《诗薮》中涉及对楚骚的认识与评价,胡置楚辞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认为“体的代变”、“格的代降”、“以古为尚”。并从体、用、格、词四个方面对楚辞风格特色作了高度概括。《诗薮》还论及宋玉作品的真伪,其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诗歌发展观反映了明代诗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83.
《金黄的稻束》是2014年修订版预科《大学语文》(人民出版社)中的新增篇目。在预科《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从女性诗学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以此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鉴赏能力与阅读素养,从文学的美中收获心灵的诗意。《金黄的稻束》体现了郑敏对女性诗歌的探索,以智性书写和母爱思维思考现代女性诗学的走向,从而对现代女性诗歌的困境提出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转向谋略。  相似文献   
84.
本文遵循人文心理学基本学理取向和当代学术语境,针对相关的大众文本表征系统,从学理视域、心理-文化意义构成、符意机制等维度,就大陆怀旧心理与文化的文本符号学研究的理论-主题框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构建,旨在为相应具体研究的展开,提供一种可能的结构性学理依凭和参照.  相似文献   
85.
中国现代诗学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理性,其雏形以梁启超和王国维为代表.这两种理性的生成既有其特定的社会成因、文化转型背景以及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又有其个人身心气质和经历的原因.这两种诗学理性决定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86.
美学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存状况,美不过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美学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美学是人的诗学.  相似文献   
87.
中国当代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伴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当代学也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的特征。但对当代学的分期问题却始终有分歧。本就将对当代学的分期进行梳理并做出较科学的、准确的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88.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9.
号为“诗鬼”的李贺之诗,其艺术魅力的探寻历来是一个谜,有关李贺诗歌的言论表现出对其解读的隔膜,检视前人有关言论,李员诗歌具有梦纪诗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梦幻诗歌创作的心理背景和潜意识主题,在梦幻诗学思维方式的动态活力系统中,以梦的运作方式形式诗歌意的创作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0.
古代诗学范畴多来源于观人学。“英”、“雄”、“英雄”就是其中之一。观人学的标志性著作《人物志·英雄》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将人的才性析解为聪明(英)、胆力(勇),认为“圣人淳耀,能兼二美”,达到“化境”。古代诗学的“英雄”及其衍生范畴如英分、雄分、诗胆、诗力、魂魄、变化乃至于“才胆识力”等,都是在运用观人学原理探索诗歌规律中不断升华与深化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与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古代诗学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